师爱传承,梦想花开

□毛洁

字数:3720 2025-02-12 版名:视点

个人简历
  毛洁,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第五批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曾获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渭滨区优秀教师、渭滨区三八红旗手、渭滨名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多年担任省市级“国培计划”授课专家、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回首往昔,成长之旅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欢笑,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岁月的磨砺中缓缓铺开;更似一段用爱与责任书写的华章,记录着我在逐梦路上的执着与坚守。

  梦想初绽:师爱如光,照亮前路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忙碌的身影让我的童年多了几分孤独。幼儿园时,常被遗忘在教室的我,幸运地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一次次在老师家中温馨的晚餐,那温柔梳发的双手,那安心入睡的怀抱,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我内心所有的恐惧与阴霾。在老师爱的滋养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悄然种在了我幼小的心里——立志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
  怀揣着这个梦想,我踏入了师范院校的大门。毕业、应聘、上岗……报到那天,张校长那简短有力的“好好干”三个字,宛如战鼓擂响,激励着我在教育之路上奋勇前行。初为人师,我满怀激情,然而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班会组织、学生管理以及家长沟通等诸多事务,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让我应接不暇。一次培训时,观摩一位老教师的公开课,她优雅的气质、渊博的学识、自如的应对深深吸引了我。课后我向她请教成功的诀窍,她“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累”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成功背后是无尽的努力与付出。此后,我以身边众多优秀教师为榜样——常老师的激情四溢、杨老师的细致入微、熊老师的严谨治学……都成为我前行道路上的璀璨星辰,在模仿与学习中,我逐渐站稳了讲台,梦想的幼苗开始生根发芽。
  磨砺蜕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树要想长得高,根就要扎得深。我抓住一切机会潜心钻研,夯实基础。2005年,为了在省课改研讨暨省基础教育工作年会上展示优质课,我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磨砺历程。整整四周,我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每日沉浸于同一篇课文的研读中,反复琢磨。那段时光,痛苦如影随形,我无数次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尽管过程艰辛,但这段经历滋润了我教学的田野。彼时的我,虽然主要是被动接受教研员们的意见然后按部就班地模仿演练,但从中收获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为日后的教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我代表宝鸡市参加陕西省义务教育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活动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省级名师之间的巨大差距,深刻认识到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归来后,我阅读各类书籍,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深入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努力培养自己的情感气质,积极探寻独特的课堂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读书明理、听课益智、研修博识”的深刻内涵,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树要想长得壮,枝就要经风雨。成长中每一次应对挑战,我都把握好时机,让它们成为各样“养料”。2005年参加市教学新秀赛教时,我遭遇了一系列突发状况。抽到最后一张签且前一节是体育课,上课铃响后教室里空无一人,随后孩子们匆忙回来,教室一片混乱。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我迅速调整心态,凭借一个放松游戏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成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也为我积累了宝贵的课堂调控经验。2006年开始的六年暑假里,每天迎着晨曦出发,伴着晚霞归家,宝鸡12个县区教师阳光师训活动的进修教室里,留下了不可计数的汗水和热情送培的足迹,还有那如影随形的藿香正气水及风油精的味道。这段经历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应急教学经验,如应对不同数量学生的课堂、处理学生的方言问题、引导羞涩内向的孩子等。2012年,学校推荐我参加赛教,从区级比赛到市级复赛再到省级比赛,每一个阶段都是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区级比赛时,紧张的情绪消化在导课时的幽默话语里,顺利获得晋级机会;市级比赛抽到不太擅长的文言文篇目,虽感棘手但仍然全力以赴,真正感受到了“爱拼才会赢”,回来后我立刻反思总结:害怕的类型就来深挖细探,练上千百遍;省级比赛面对同样类型的文言文,我已能从容应对,课堂上获得了掌声和赞誉。整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栉风沐雨中“磨”与“熬”的意义,深知把握机遇、竭尽全力的重要性。
  树要想长得盛,叶就要多生发。成长路上我在反思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2012年,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学能手培训及“名师大篷车”送教选拔活动。在“封闭训练”的80多个小时里,我与专家反复研讨教学设计,面对专家的无数次否定,我虽痛苦万分,但依然坚持反思、复盘、重建,努力寻找自身与专家要求的差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11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在实践中验证了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明白,反思是教学创新的翅膀,能让教学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于是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变,追求有实效的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经常会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比照十字箴言——“听、说、读、写、思、圈、点、勾、画、批”来及时反问自己:“课堂气氛咋样?怎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目标落实了多少?学习细节如何转化为能力自觉……”2013年开始,我先后得到更多更大的锻炼机会,参加了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中考研讨会、教育学院国培计划、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山西汾阳教研中心、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讲座。每一次的讲座都让我有机会系统地研究一处语文教学里的曲径通幽之妙,我也从最初的稍显紧张到逐渐驾轻就熟,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成长:一节节的公开课记录着越来越稳健的步伐,一张张的获奖证书见证着课堂的精彩纷呈,一场场的专业讲座总结着实践理论。我开始在磨砺中蜕变,向教育理论领域深入钻研,努力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

  传承担当:感恩回报引领成长
  岁月如梭,不觉中在梦想的舞台上周而复始20多载,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大家庭给予的广阔平台和多方关爱,它如同一座温暖的港湾,给予我无尽的支持与力量。每一位同事都是我成长路上的贵人,他们的帮助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犹记得备课至深夜被锁楼内,黄宗浩老师幽默的安慰如春风拂面,驱散了我的疲惫与不安;初次当班主任带队体操比赛失败后,胡玲华老师轻轻为我擦去委屈的泪水,给予我鼓励与信任;面对家长风波时,张义茂老师微笑着挺身而出,用智慧和耐心帮我化解矛盾;生病住院时,同事们热心的问候与看望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田。还有无数次搭便车的便利、做课件时冯燕老师的无私相助、U盘被拯救时对梁文权老师的感激、文档误删后张靖老师的及时帮忙、练课时大家的悉心点拨、研讨时文书记的专业指导、展示课后张校长的真诚评价、比赛前大家鼓励的眼神、成功后真诚的祝贺、失败时宽容的安慰……这一切的一切,如同繁花朵朵,构成了我成长道路上最美丽的风景。让我茁壮成长,从一棵稚嫩的幼苗逐渐成长为能为他人遮风挡雨的树。
  但我深知自己仍是一艘需扬帆的航船,因为教育之海永无止境。我感恩曾经得到的帮助,如今更希望将这份爱与责任传承下去,成为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师徒结对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我与麟游、太白、凤县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我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座宝藏,我们要引领学生找到打开宝藏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渭滨区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同时也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我会耐心地听市内外每一节“毛坯”课,给予细致入微的点评和指导,从教学语言的运用到教学节奏的把握,从课堂氛围的营造到学生思维的启发,我都一一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除了教学技能的传授,我更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我与渭南初级中学的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讲述那些曾经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及如何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一路前行。我告诉西藏噶尔县的青年教师:“教育是一项高纯度的良心活,只有无比地热爱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以身作则,走过了山西汾阳、四川成都、甘肃天水、西藏阿里、陕西神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爱生、奉献的教育精神,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青年教师。
  在我的引领下,许多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在教学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方面也收获颇丰。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我无比欢欣,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某位教师个人的成长,更是教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像前辈们那样怀揣梦想,坚守初心,在学习中积累,在挑战中成长,在感恩中前行,我们的苗圃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逐梦杏坛的道路上,我以目标为灯塔,在学习中积累,在挑战中成长,在感恩中前行。虽充满艰辛,但始终怀揣梦想,坚定信念。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激昂的乐章,奏响教育沃土上桃李芬芳的赞歌,绽放出教育事业辉煌明天里属于自己的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