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督学不该丢了调查研究“传家宝”

□ 吕建

字数:1231 2025-02-12 版名:声音

  责任督学处于教育督导网格末端,是教育督导力量的基础性存在。深入教育一线调查研究,有利于责任督学读懂挂牌督导对象客体,广泛收集教育信息,及时发现教育问题,问计于师生、家长、公众,探寻学校健康发展之策,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但观察发现,由学校领导、区域优秀教师“转场”挂牌督导岗位,“二线”“躺平”心态使然,一些责任督学丢掉了调查研究“传家宝”,陷入形式主义履职陷阱:采集督导信息走马观花,浮在表面,拍照打卡,只为留痕建档免责;提出意见建议大而化之,隔山打牛,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丢掉调查研究“传家宝”,责任督学不但丢掉了顺手的“金刚钻”,还在自己与师生、公众之间筑起一道“墙”,挂牌督导质量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强化责任督学履职条件保障,健全责任督学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责任督学严格监督、精准指导、热心服务,发出挂牌督导“好声音”。责任督学要祛除“闲心”“官念”,强化挂牌督导职责认同,练就“千里眼”“顺风耳”,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走近师生公众、走进校园课堂,聚焦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为中小学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重温经典,汲取营养。责任督学要认真学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重温《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等文件,从中找寻开展调查研究的规矩,汲取调查研究的营养,赋能高质量调查研究。也要重温教育教学经典,“保鲜”挂牌督导经验,积淀直面复杂教育事件的底气,增加调查研究的温度、广度与厚度。
  积淀知识,夯实基础。责任督学开展调查研究,需要广博与专业的知识做基础。基于此,责任督学要在既有教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库存梳理、广泛涉猎、大量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库”,扩容自己的社会“知识库”。同时,要通过专业阅读、主题学习及专题培训等形式,补强教育督导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挂牌督导“知识库”,为高质量调查研究夯实基础。
  发力难点,练好本领。面对教育难题,责任督学要克服畏难情绪,学会认真倾听、实地调查、及时反馈,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架起家校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家长顺畅表达合理诉求。要对采集来的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直达“痛点”,找准“病灶”。还要保持挂牌督导定力,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排除艰难险阻,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好药方”。
  贴近倾听,讨得实招。责任督学要去除“教师爷”心态,强化“小学生”意识,走进学校、村居,走近师生、家长,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要树立亲民形象,涵养为民情怀,了解师生、家长所想、所急、所盼,虚心请教,讨得实招。切忌蜻蜓点水,随意发声,胡乱表态,搞乱“督”“学”关系,损坏责任督学形象。
  总之,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责任督学才能更精准“发现”,更高效“参谋”,更强力“出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挂牌督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