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细节读懂名校软实力
□代大国
字数:1399
2025-02-12
版名:成长
名校是自带光芒的。近日,我有幸参加国培,参观了南京的几所名校,我发现名校的很多硬实力我们的确难以复制和企及,但是名校的一些软实力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下面我就从三个细节入手,带领大家体验名校的软实力。
课间悠扬的轻音乐
下课铃刚一响完,校园内就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声,并且这音乐一直播放到下节课的预备铃响起。起初我以为就是偶尔一次的课间音乐,不承想,每节课后都是如此。
我好奇地问该校带队老师:“这是为何?”
老师神秘一笑:“你猜?”
我摸摸脑袋说:“可能是想让学生轻松一下吧。”
“对的,但你只猜对了一半。”
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我心里嘀咕。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们说:“这是为防止老师拖堂而设的音乐。音乐一放,教室内的广播也会响起来,这样老师就不得不停止讲课啦。”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第一次听说用这样的方式来制止教师拖堂。
音乐声中,我看着走廊上的孩子,他们三三两两地说笑着,脸上洋溢着轻松的微笑。操场上,有跑步的,打球的,还有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整个校园一派热闹的景象。
可以睡觉的办公室
办公室可以睡觉?没错!办公室当然可以睡觉,而且可以躺着睡觉!
原来,在办公室,每个老师的座位后面都摆放有一个条形的靠背沙发,我坐在上面摸了摸。随行的老师马上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这沙发是我们专供老师们午休的,因为老师们普遍离家比较远,我们学校又没有专门的教工宿舍,于是就想了这个办法,让大家好好休息。”
我们听了都羡慕不已,连连称赞:“这里的老师真是太幸福了!”
我想起了华为的“床垫文化”。今天,教师办公室里的沙发让我们看到了这所学校的软实力。当然,与其说我们羡慕的是精致的沙发,不如说我们羡慕的是老师得到的关怀与尊重。
触手可及的课外书
这里的书触手可及。在教学楼的大厅、在教室的特定角落、在宽敞的楼道、在古朴典雅的亭子里……到处都是书柜,书柜里陈列着各类课外书,而且书柜都是敞开式的。
我好奇地问:“怎么记录登记?”
随行人员说:“还登记什么呢?喜欢就拿去看呀。”
“那要是他不还怎么办?”
“不还也没关系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还是好事呢,说明他喜欢书呀!”
这里的书香气确实很浓。听课时,我发现语文的课前3分钟,都是学生朗读作文的时间。每天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有时,老师也会亲自示范朗诵下水文。该校不仅要求学生读书,他们还给每位老师订有一本杂志,鼓励老师读书写作。目前,该校有多名师生的作品在各大刊物发表,成绩斐然。
参观完毕,这三个细节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我从中看到了名校的软实力,也发现了好学校的一些基因和密码。
眼里有学生。学生不是机器,是有血有肉的人;学校也不是加工厂,是人格与灵魂的塑造地。我们眼里不能只有分数,不能打着都是为他们好的旗号压缩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教育是什么?教育即生长。我们眼里要有学生,要从孩子的视角看见他们,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心中有老师。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的发展既要靠领导的顶层设计,也要靠老师的身体力行。怎么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简单一点说就是公平公正,不折腾。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处处有书香。真正的好学校懂得把阅读作为教育的抓手,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基石,引领师生爱上阅读。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气息,不是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也不是看校园有没有亭台楼阁、绘画雕塑,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书香之气。
课间悠扬的轻音乐
下课铃刚一响完,校园内就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声,并且这音乐一直播放到下节课的预备铃响起。起初我以为就是偶尔一次的课间音乐,不承想,每节课后都是如此。
我好奇地问该校带队老师:“这是为何?”
老师神秘一笑:“你猜?”
我摸摸脑袋说:“可能是想让学生轻松一下吧。”
“对的,但你只猜对了一半。”
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我心里嘀咕。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们说:“这是为防止老师拖堂而设的音乐。音乐一放,教室内的广播也会响起来,这样老师就不得不停止讲课啦。”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第一次听说用这样的方式来制止教师拖堂。
音乐声中,我看着走廊上的孩子,他们三三两两地说笑着,脸上洋溢着轻松的微笑。操场上,有跑步的,打球的,还有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整个校园一派热闹的景象。
可以睡觉的办公室
办公室可以睡觉?没错!办公室当然可以睡觉,而且可以躺着睡觉!
原来,在办公室,每个老师的座位后面都摆放有一个条形的靠背沙发,我坐在上面摸了摸。随行的老师马上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这沙发是我们专供老师们午休的,因为老师们普遍离家比较远,我们学校又没有专门的教工宿舍,于是就想了这个办法,让大家好好休息。”
我们听了都羡慕不已,连连称赞:“这里的老师真是太幸福了!”
我想起了华为的“床垫文化”。今天,教师办公室里的沙发让我们看到了这所学校的软实力。当然,与其说我们羡慕的是精致的沙发,不如说我们羡慕的是老师得到的关怀与尊重。
触手可及的课外书
这里的书触手可及。在教学楼的大厅、在教室的特定角落、在宽敞的楼道、在古朴典雅的亭子里……到处都是书柜,书柜里陈列着各类课外书,而且书柜都是敞开式的。
我好奇地问:“怎么记录登记?”
随行人员说:“还登记什么呢?喜欢就拿去看呀。”
“那要是他不还怎么办?”
“不还也没关系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还是好事呢,说明他喜欢书呀!”
这里的书香气确实很浓。听课时,我发现语文的课前3分钟,都是学生朗读作文的时间。每天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有时,老师也会亲自示范朗诵下水文。该校不仅要求学生读书,他们还给每位老师订有一本杂志,鼓励老师读书写作。目前,该校有多名师生的作品在各大刊物发表,成绩斐然。
参观完毕,这三个细节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我从中看到了名校的软实力,也发现了好学校的一些基因和密码。
眼里有学生。学生不是机器,是有血有肉的人;学校也不是加工厂,是人格与灵魂的塑造地。我们眼里不能只有分数,不能打着都是为他们好的旗号压缩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教育是什么?教育即生长。我们眼里要有学生,要从孩子的视角看见他们,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心中有老师。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的发展既要靠领导的顶层设计,也要靠老师的身体力行。怎么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简单一点说就是公平公正,不折腾。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处处有书香。真正的好学校懂得把阅读作为教育的抓手,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基石,引领师生爱上阅读。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气息,不是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也不是看校园有没有亭台楼阁、绘画雕塑,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书香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