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特级教师成长之路
□朱俊中
字数:1675
2025-02-12
版名:成长
2024年5月14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十二届特级教师的评审结果,在评审通过名单中,我的名字赫然在列,这让我着实感到幸运。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从一个师范生逐渐成长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在终身学习、践行反思、专业引领、育人追梦的教育人生路上从容再启程。
悦读悦写,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阅读是我的爱好,买书也是我日常最大的花销之一。读中师时,我为了多借几本书,就帮图书管理员打扫卫生,以此换得多借几本书的机会。毕业后走上讲台,阅读伴随着我的每一天。现在,每天看几页书、做一页摘抄、写点感悟,已成为我睡前的“必修课”。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这也是继承和发扬前人智慧的必经之路。一天所学,可能是几代人接力探索才能感悟的道理;一天所知,可能是全人类通力合作才能破译的密码。
其实,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好多想不明白的道理就想通了,许多不会做的事就有答案了。这是我对阅读的最深体会。
书读得多了,自然想动笔。工作近32年来,我在阅读之余坚持写作,撰写了大量的课后反思和教学论文,其中有20多篇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有10多篇获奖。
日行夜思,做一名践行反思者
众所周知,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复杂的,遇到的教育问题是多变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践行是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况且,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
不论是在教师的岗位,还是在中层和校长的管理职位,我都保持着白天“说走干”,晚上“读写思”的工作作风。“说走干”就是说出来、走下去、干起来,在实践中细化工作,敢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读写思”就是静心读、尽心写、精心思,善于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找努力的方向,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5项。
我觉得,要想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做研究型的实践者应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原生动力。
“研”途研学,做一名专业引领者
2022年5月,我率先在本辖区内组建了民间工作室,试运行了半年。2022年年底,恰逢湖南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双名计划”,我幸运地申报成功。从2024年1月开始,我便带领来自全省10所初中学校的校长组成了“湖南省朱俊中名校长工作室”。三年来,工作室人才辈出,成效颇佳。
我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十四五”省培专家库成员、湖南省朱俊中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坊主、国培计划武冈市骨干校园长工作坊坊主,并经常组织学术活动。我还多次担任邵阳市课题鉴定专家、骨干教师和中高职称评审专家。
从骨干教师到省培专家,再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一路成长,一路引领,既成长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
育己育人,做一名教育追梦者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每个教育人都是答卷人,在“育己”的花园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去示范、去引领、去书写、去追寻“育人”的密码。
室坊校融合育人。我将省市名校长工作室、省市骨干校长工作坊、成员学校融合研修,创建“校长专业成长共同体”。一是“双师”育己育人。邀请高校、培养基地、教科院的名家、名校长担任工作室、工作坊的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工作坊坊主,工作室成员担任工作坊导师。二是“双线”融合育人。工作室、工作坊、高校“三驾马车”齐驱动,一体化构建研修课程、研修策略、研修成果。“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将蓝图谋划培根于实践的土壤之中,“育己+育人”双育联通,推动室坊成员同生共长。
在学校管理中,努力构建校务公开化、考核公平化、管理民主化、办学法治化、发展谐美化的教育治理“五化”校园。让学校得到优质发展,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专业引领力、守正创新力,让谐美教育的春风吹向更多的乡村学校,让教师成长、学生成人。
特级、正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而今,我已是知天命之年,内心世界也更为广阔,心境也更为淡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保持心灵的宁静,锁定方向,从容启程。因为宁静,能让我们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从一个师范生逐渐成长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在终身学习、践行反思、专业引领、育人追梦的教育人生路上从容再启程。
悦读悦写,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阅读是我的爱好,买书也是我日常最大的花销之一。读中师时,我为了多借几本书,就帮图书管理员打扫卫生,以此换得多借几本书的机会。毕业后走上讲台,阅读伴随着我的每一天。现在,每天看几页书、做一页摘抄、写点感悟,已成为我睡前的“必修课”。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这也是继承和发扬前人智慧的必经之路。一天所学,可能是几代人接力探索才能感悟的道理;一天所知,可能是全人类通力合作才能破译的密码。
其实,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好多想不明白的道理就想通了,许多不会做的事就有答案了。这是我对阅读的最深体会。
书读得多了,自然想动笔。工作近32年来,我在阅读之余坚持写作,撰写了大量的课后反思和教学论文,其中有20多篇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有10多篇获奖。
日行夜思,做一名践行反思者
众所周知,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复杂的,遇到的教育问题是多变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践行是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况且,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
不论是在教师的岗位,还是在中层和校长的管理职位,我都保持着白天“说走干”,晚上“读写思”的工作作风。“说走干”就是说出来、走下去、干起来,在实践中细化工作,敢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读写思”就是静心读、尽心写、精心思,善于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找努力的方向,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5项。
我觉得,要想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做研究型的实践者应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原生动力。
“研”途研学,做一名专业引领者
2022年5月,我率先在本辖区内组建了民间工作室,试运行了半年。2022年年底,恰逢湖南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双名计划”,我幸运地申报成功。从2024年1月开始,我便带领来自全省10所初中学校的校长组成了“湖南省朱俊中名校长工作室”。三年来,工作室人才辈出,成效颇佳。
我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十四五”省培专家库成员、湖南省朱俊中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坊主、国培计划武冈市骨干校园长工作坊坊主,并经常组织学术活动。我还多次担任邵阳市课题鉴定专家、骨干教师和中高职称评审专家。
从骨干教师到省培专家,再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一路成长,一路引领,既成长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
育己育人,做一名教育追梦者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每个教育人都是答卷人,在“育己”的花园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去示范、去引领、去书写、去追寻“育人”的密码。
室坊校融合育人。我将省市名校长工作室、省市骨干校长工作坊、成员学校融合研修,创建“校长专业成长共同体”。一是“双师”育己育人。邀请高校、培养基地、教科院的名家、名校长担任工作室、工作坊的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工作坊坊主,工作室成员担任工作坊导师。二是“双线”融合育人。工作室、工作坊、高校“三驾马车”齐驱动,一体化构建研修课程、研修策略、研修成果。“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将蓝图谋划培根于实践的土壤之中,“育己+育人”双育联通,推动室坊成员同生共长。
在学校管理中,努力构建校务公开化、考核公平化、管理民主化、办学法治化、发展谐美化的教育治理“五化”校园。让学校得到优质发展,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专业引领力、守正创新力,让谐美教育的春风吹向更多的乡村学校,让教师成长、学生成人。
特级、正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而今,我已是知天命之年,内心世界也更为广阔,心境也更为淡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保持心灵的宁静,锁定方向,从容启程。因为宁静,能让我们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