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马书明

字数:1544 2025-02-09 版名:知行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场所,更是学生携手共进的成长天地,是他们磨砺自我、锤炼能力、绽放个性的关键舞台。作为班主任,要从优化教室环境入手,从丰富班级活动出发,立足于管理,着眼于学生发展,全方位地进行班级建设,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温馨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循

  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目标越明确,行动越有力。六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要养成哪些优秀的品质来滋养一生的成长?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我豁然开朗,从孩子们入校,我就为他们制定了六年的成长规划:一年级养成常规好习惯;二年级知礼仪、懂感恩;三年级树立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四年级学会自主学习;五年级懂得公平竞争;六年级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发展规划的制定,让所有孩子较为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
  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谐引领班级,和谐推动集体。和谐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和谐的班级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精神得到愉悦;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知心悄悄话”“夸夸信箱”等形式,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也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环境美化日”“班级美食节”“班级读书分享”“班级集体生日会”等活动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幸福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积极开展美育活动
  引领孩子向美而行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而美育的职责正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开学初,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美化活动,组织学生设计班级特色专区,让常规的卫生角、图书角、阅读角、绿植区、黑板报、墙报栏都成为班级美育阵地;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班徽、特色LOGO,让学生感受班级显性文化美的同时,领悟班级隐形文化之美,让美美与共的班级文化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构建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让孩子的童年与众不同

  班级文化的建设既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也是凝聚学生力量、塑造班级特色的关键所在。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文化认同,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促进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如根据学校“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构建班级“求真、向美、向善”的文化特色,让班级成员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在生活中历练品行、养成习惯,向善向美向阳而生。在班级中通过设立班级领读员、绿植养护员、黑板清洁员、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路队引导员等岗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创新多元评价方式
  助力孩子幸福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教育,就是要想方设法去激活学生的活力。”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将教师评价的一元化主体模式转变为“自己督促、同伴助力、家长帮助”的多元评价模式。通过参与学校开展的“文明少年争星竞章”活动,每周给学生奖励“学习星”“运动星”“纪律星”“文明星”;通过成长手册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完善;通过家长评价,让家长随处可见孩子的成长轨迹;落实“小班干岗位流动”制度,激励不同学生参与班级评价活动,让每位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班级正孕育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才华,锤炼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当前班级工作的“黄金法则”。让我们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以及潜心育人的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孩子们的梦想在班级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