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视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以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
字数:1482
2025-02-09
版名:教育理论
□赵 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了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习内容。笔者以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新课标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儿童文学名著,感受作品传递的真善美,寓教于乐。
一、导读课任务驱动,提升阅读力
导读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开启童话世界大门的钥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目录和插图,以此预测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接着,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作者生平。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安徒生曲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这不仅让他们对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理解作品深层含义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前言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如:“前言中提到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些独特之处?”“作者创作这些童话的初衷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思考更深入。最后,通过搜集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对书籍的评价,让大家阅读并讨论,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二、推进课策略辅助,提升思考力
其一,运用问题引导策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最后关头看到的美好景象,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渴望”,促使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其二,开展比较阅读策略。例如:将《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进行对比,让学生探讨两位女主角在性格、遭遇和成长经历上的异同,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组织小组讨论策略。学生四个人一组,围绕老师设置的话题进行研讨。比如:“《安徒生童话》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故事中的魔法元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深化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些策略的辅助,帮助他们在阅读时深入思考,挖掘出作品中的深层内涵。
三、评价课讨论交流,提升表达力
评价课上,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分享。有的学生被《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有的则被《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愚蠢逗得前仰后合。接着,进行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思维碰撞的魅力。然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而且锻炼了自身的表演能力。最后,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多元评价。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情感的投入度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深度等。通过评价课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对阅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四、拓展课延伸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开展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安徒生童话》的风格和特点,创作一篇童话故事并进行主题探究。例如:探究《安徒生童话》与丹麦文化的关系。通过主题探究,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可以举办读书展览,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的手抄报、读后感等在班级内进行展评,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可以推荐相关读物,将其他经典童话作品推荐给学生,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导他们继续在童话的世界中遨游,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在新课标视域下,以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读课、推进课和评价课,以及丰富多样的拓展延伸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同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如欢快的鱼儿般尽情在书籍那浩渺无垠、波光粼粼的海洋里畅游,持续从知识与智慧的源泉中汲取养分,从而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天合园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了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习内容。笔者以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新课标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儿童文学名著,感受作品传递的真善美,寓教于乐。
一、导读课任务驱动,提升阅读力
导读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开启童话世界大门的钥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目录和插图,以此预测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接着,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作者生平。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安徒生曲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这不仅让他们对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理解作品深层含义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前言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如:“前言中提到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些独特之处?”“作者创作这些童话的初衷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思考更深入。最后,通过搜集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对书籍的评价,让大家阅读并讨论,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二、推进课策略辅助,提升思考力
其一,运用问题引导策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最后关头看到的美好景象,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渴望”,促使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其二,开展比较阅读策略。例如:将《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进行对比,让学生探讨两位女主角在性格、遭遇和成长经历上的异同,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组织小组讨论策略。学生四个人一组,围绕老师设置的话题进行研讨。比如:“《安徒生童话》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故事中的魔法元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深化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些策略的辅助,帮助他们在阅读时深入思考,挖掘出作品中的深层内涵。
三、评价课讨论交流,提升表达力
评价课上,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分享。有的学生被《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有的则被《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愚蠢逗得前仰后合。接着,进行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思维碰撞的魅力。然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而且锻炼了自身的表演能力。最后,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多元评价。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情感的投入度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深度等。通过评价课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对阅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四、拓展课延伸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开展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安徒生童话》的风格和特点,创作一篇童话故事并进行主题探究。例如:探究《安徒生童话》与丹麦文化的关系。通过主题探究,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可以举办读书展览,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的手抄报、读后感等在班级内进行展评,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可以推荐相关读物,将其他经典童话作品推荐给学生,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导他们继续在童话的世界中遨游,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在新课标视域下,以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读课、推进课和评价课,以及丰富多样的拓展延伸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同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如欢快的鱼儿般尽情在书籍那浩渺无垠、波光粼粼的海洋里畅游,持续从知识与智慧的源泉中汲取养分,从而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天合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