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多维探索与实践
□ 靳小斌
字数:1604
2025-02-09
版名: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对于塑造学生逻辑思维与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常因知识抽象、教学形式刻板致使众多学生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鉴于此,趣味教学法应运而生,其核心旨在对教学手段与方法加以革新,让学生于轻松欢愉的学习氛围里,开启数学知识的探索之旅,进而切实提升数学学习成效与综合素养。
一、趣味教学法契合小学生认知特质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思维发展尚处于由直观形象迈向抽象逻辑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直观可感、具体真切、新颖独特且妙趣横生的事物怀有天然的好奇心理与强烈的感知冲动。趣味教学法恰好精准把握这一认知特性,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与直观体悟中逐步架构数学概念体系,激发其研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趣味教学法以丰富多元的教学样式,有力推动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进程。
二、数学趣味教学法实例剖析
(一)游戏教学法
数字接力大比拼游戏: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同。游戏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起始数字,比如“ 3”,然后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迅速跑到黑板前,根据要求进行运算并写下结果,如加上5得到“8”,接着跑回队伍与第二个学生击掌,第二个学生接力跑到黑板前,以上一个结果为基础,如乘以 2得到“16”,以此类推。在规定时间内,计算正确且步骤最多的小组获胜。这个游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反应速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运算规则,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运算教学。
(二)故事教学法
数学城堡探险之旅: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朋友进入神秘数学城堡探险的故事。城堡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挑战,在第一层,小朋友遇到了一群会说话的数字精灵,它们站成一排,分别是2、4、6、8、10,精灵们要求小朋友找出它们的规律并续写后面三个数字,这就引出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当小朋友成功解答后进入第二层,这里有形状各异的门,圆形门、三角形门、正方形门等,门上有对应的角度问题,如圆形门旁边写着“我是360度,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的角度特征。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跟随故事主角探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
(三)情境教学法
班级生日派对情境:假设班级要举办一场生日派对,教师创设这个情境。首先让学生计算派对需要的物品数量,如班级有30名同学,每人一个小蛋糕,每5个小蛋糕装一盒,需要几盒?这涉及除法运算。然后计算装饰教室的彩带长度,如果教室长8米,宽6米,要在教室四周每隔1米挂一条彩带,需要多少条彩带?这考查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这个欢乐的生日派对情境中,学生们积极投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场景中的实用性。
(四)小组竞赛教学法
数学难题挑战赛: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难题,涵盖几何、算术、应用题等不同类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竞赛开始,教师依次展示题目,各小组进行讨论解答,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各小组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团队智慧,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解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表达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三、趣味教学法的实践成效
实行趣味教学法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游戏、故事、多媒体等趣味元素的吸引下,踊跃且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将数学课堂视作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伴随学习兴趣的上扬,学生于数学学习上倾注的时间与精力渐次递增,学习成效亦越发显著,学生成绩得以显著跃升。在丰富多元的趣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获得提升。
综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趣味教学法,创新教学手段与内容,为学生构筑一个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学门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