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有效性
□姚新月
字数:1566
2025-02-09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于2021年正式实施,目的是缓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解决家长对校外培训的过度依赖,确保学生在校内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初中,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受到较多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英语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容易陷入传统模式,作业形式单一、重复性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提高农村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农村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性的必要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布置必须兼顾质量与负担的平衡,不能简单依赖作业量的减少,而是应通过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合理时间内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
(一)减负增效的核心目标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少学生的负担,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科学的作业设计能使学生在完成适量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输入和能力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英语学科特点对作业要求的特殊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要求。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练习,但同时也要避免机械重复。因此,英语作业应当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又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农村地区特殊条件的考虑
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难以获得高效的辅导,这使得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更加重要。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依赖家庭的作业形式,而更多地将作业设计为能够独立完成并且符合学生水平的任务。
二、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农村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难度适中的个性化作业,避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具体策略如下:
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
多样化作业形式:英语作业不应仅限于书面练习,可以增加听说训练、阅读理解、词汇记忆等形式,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进行语言学习。
情境化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如让学生用英语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描述家庭成员,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作业反馈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及时的反馈能够有效增强作业的学习价值,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避免机械化打分,更多地给予具体建议和鼓励。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班级QQ群等在线平台,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提高反馈的即时性和针对性,减轻线下工作负担。
小组合作反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作业、交换学习心得,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作业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错题分析与讲解: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避免重复性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预习课文或相关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课后拓展作业:设计拓展性的作业,如阅读课外英语材料、观看英语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文化意识。
(四)家校合作,共同优化作业管理
教师应当通过家校联系,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作业情况,尤其在农村地区,家长的支持对于学生学习尤为重要。
家长培训:定期向家长传授简单的英语学习方法与家庭辅导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英语学习。
合理的作业监督与管理:通过定期家长会、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必须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注重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多样性。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反馈、提高作业与课堂的衔接,以及家校合作的有效推进,教师可以显著提高英语作业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英语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