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融·评”三维视角的语文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胡婉悦
字数:1600
2025-01-12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借助实践、探究和合作,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但传统的语文评价体系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过程,难以展现他们在项目式学习中的真实表现。所以构建一套适应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特点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语言运用——评价体系的基石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意义表达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一)多维度考量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应覆盖听、说、读、写、练等维度,深度考量语言的规范性、精准性与创新性。如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乡”项目活动中,通过访谈、调研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口头汇报展示,衡量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流畅性;通过撰写项目报告,评价学生书面表达的逻辑性和创新性。
(二)创新性评价
此评价旨在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表达局限,大胆探索创新路径。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项目学习中,以小报作品、续编故事、单元习作等形式为依托,围绕想象思维的活跃度、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创意表达的独特性等展开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挖掘潜能,释放思维的创意性。
(三)实效性评价
语言交际是语言运用的关键一环。借助模拟情境对话、小组合作讨论,为学生搭建交际实践平台。评价时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策略运用、人际互动效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估学生能否在不同情境中调整表达方式,达成有效沟通。
二、学科融合——评价体系的拓展
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一大亮点在于跨学科整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巧妙融合,实现知识体系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一)跨学科知识整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活动,如在学习科普类文章时,观察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文中的科学概念,评价其科学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赏析类文章时,利用插图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其审美素养;在解读古诗、寓言时,关注深层意义挖掘,评价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文化素养综合评价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根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在《梅兰芳蓄须》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分组合作,研习戏曲文化,完成京剧表演、剧本编写等任务,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能力,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气节。
(三)信息技术应用评价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融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其与语文学科学习的融合方式,并对学生的技术操作熟练度、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性等进行评价,进而推动学习方式的创新升级。
三、评价创新——评价体系的灵魂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语文项目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一)完成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采用观察记录、学习日志、阶段性成果展示等方式,全方位跟踪学生学习投入、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合作互动等方面的表现,精准描绘学生思维成长轨迹,确保评价的全面和及时,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提高效率。
(二)完成表现的评价
采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信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助力学生在多元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
(三)完成反思的评价
教师通过建立反思日志制度,激励学生定期回溯学习过程,明晰收获与短板,制订改进计划;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与分享,相互交流学习;教师适时总结指导,助力学生养成自评习惯,培养其自主反思能力,实现自我飞跃。
基于“语·融·评”三维视角的语文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既丰富评价内容又优化评价方式,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要求。通过一系列评价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评价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生多学科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
一、语言运用——评价体系的基石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意义表达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一)多维度考量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应覆盖听、说、读、写、练等维度,深度考量语言的规范性、精准性与创新性。如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乡”项目活动中,通过访谈、调研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口头汇报展示,衡量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流畅性;通过撰写项目报告,评价学生书面表达的逻辑性和创新性。
(二)创新性评价
此评价旨在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表达局限,大胆探索创新路径。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项目学习中,以小报作品、续编故事、单元习作等形式为依托,围绕想象思维的活跃度、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创意表达的独特性等展开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挖掘潜能,释放思维的创意性。
(三)实效性评价
语言交际是语言运用的关键一环。借助模拟情境对话、小组合作讨论,为学生搭建交际实践平台。评价时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策略运用、人际互动效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估学生能否在不同情境中调整表达方式,达成有效沟通。
二、学科融合——评价体系的拓展
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一大亮点在于跨学科整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巧妙融合,实现知识体系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一)跨学科知识整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活动,如在学习科普类文章时,观察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文中的科学概念,评价其科学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赏析类文章时,利用插图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其审美素养;在解读古诗、寓言时,关注深层意义挖掘,评价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文化素养综合评价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根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在《梅兰芳蓄须》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分组合作,研习戏曲文化,完成京剧表演、剧本编写等任务,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能力,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气节。
(三)信息技术应用评价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融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其与语文学科学习的融合方式,并对学生的技术操作熟练度、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性等进行评价,进而推动学习方式的创新升级。
三、评价创新——评价体系的灵魂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语文项目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一)完成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采用观察记录、学习日志、阶段性成果展示等方式,全方位跟踪学生学习投入、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合作互动等方面的表现,精准描绘学生思维成长轨迹,确保评价的全面和及时,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提高效率。
(二)完成表现的评价
采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信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助力学生在多元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
(三)完成反思的评价
教师通过建立反思日志制度,激励学生定期回溯学习过程,明晰收获与短板,制订改进计划;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与分享,相互交流学习;教师适时总结指导,助力学生养成自评习惯,培养其自主反思能力,实现自我飞跃。
基于“语·融·评”三维视角的语文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既丰富评价内容又优化评价方式,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要求。通过一系列评价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评价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生多学科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