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孙海霞 梁国军

字数:1475 2025-01-12 版名: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的范围更加宽广,尤其注重育人理念的落实,而育人
  不仅是文化传授、技能培养,心理素质的调适也尤为重要,这是当下教育发展的方向。班主任应该对学生投入更多关爱,与学生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学生会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以及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心理不成熟,其心理状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造成学生成长中会出现很多状况。很多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来自教师的指导或者家长的管束是对于自身成长的一种束缚,因此对于家庭管束出现反抗情绪,对于教师的指导置若罔闻。另外由于现在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学生能够接收到大量来自外界的信息,缺乏判断力的学生容易受到干扰,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纠正学生的逆反情绪,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同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从容面对。这样学生心理素质变得强大,不仅能在生活中健康成长,在学习中也能积极解决问题,向困难发起挑战。小学班主任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落实到位。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拉近距离,有效实施心理引导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如果自己一直站在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单纯地像灌输知识一样去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排斥感,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教师应该设法与学生成为朋友、伙伴,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去帮助学生,这样才能使心理指导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举例来说,小学生由于家庭生活条件比以往优越很多,所以部分学生意志不够坚定,一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放弃的心理。小学班主任可以尝试与学生成为朋友,共同参与一些趣味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小学生都喜欢体育活动,教师可以以体育活动为出发点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生一起进行一对一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或者其他适合的体育项目。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人生就如爬山,总会遇到难题,但是要想爬上最高峰,就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并适当“放放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可以快速看到努力的成果,也会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改善心理状态。
  (二)通过集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从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增强学生个体自我激励、努力进取的心理机能及学生群体的建设,笔者认为在因人而异的基础之上,运用好集体性教育原则是重要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预防,一旦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再去重视,将难以补救。另外,要预防心理问题,不一定从心理本身出发,而要总体布局,长线规划,科学安排。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和适宜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驱散阴霾,使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班主任要注重在校园中开展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比如设置每年五月、十一月为心理健康教育月:落实启动仪式、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设立心理教室开展教育渗透,与家长建立联络平台。小学教师需要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活动,建立学习的相应体系,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结合心理教育渗透措施,把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班主任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注重平等对待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与教师交流,让学生树立个人自信,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
  (作者单位:孙海霞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梁国军陕西省神木市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