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四个一批” 让优秀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朱团员
字数:1802
2025-01-08
版名:强教之路陕西答卷
▲ 榆林四中名誉校长梅亮华与青年教师们分享教育故事
▲佳县通镇九年制学校教师李飞给学生辅导作业
“我亲身感受到了这几年榆林教育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教师方面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想着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上学,现在我感觉老师们的学历和素质整体越来越高了,在城区和农村上学差别不大。”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中心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家长曹启慧说。
近年来,榆林市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按照“免试直签招引一批、银龄返聘返岗一批、鼓励扎根乡村一批、高端培训孵化一批”的整体思路,让优秀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用优质的师资队伍支撑保障办好教育、育好人才。
免试直签招引一批
“我梦想的职业就是教师,去年陕师大校园招聘会上,我通过免试直签的方式,如愿成为一名政治教师。”蔡园园说。
蔡园园是北京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的一名研究生,2023年校园招聘会上,与榆林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签订协议,2024年毕业后分配到榆林中学任教。
2023年开始,榆林市创新推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毕业生直签制度,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应届师范毕业生,不用参加考试,直接签订就业协议。截至目前,共签约公费师范毕业生1145人、部属师范大学毕业生93人,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为榆林教育事业充实了优质师资。
银龄返聘返岗一批
在榆林市第四中学办公室里,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梅亮华正在给年轻教师们讲述他近40年逐梦教育的故事。今年60岁的他本已到了退休年龄,如今又被返聘成为榆林市第四中学名誉校长,延续着教育梦。
从桐条沟中学、董家湾中学、鱼河峁中学,到榆林市第六中学、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榆林市第十二中学、榆林市第四中学,梅亮华曾从教和任职校长的学校,如今都办成了群众心中的“好学校”,他也因此成了社会上有口皆碑的“好校长”。
“教育工作者要有情怀,要有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只要我的身体还行,我愿意一直在教育行业干下去。”梅亮华说。
“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达到退休年龄后离开了教育岗位,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损失。为了充分利用这些退休教师的经验和知识,我市从2023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深化银龄返聘计划,累计从退休的名优校长和名优骨干教师中返聘144人,落实待遇、工作和生活保障,让名师和名校长退休不退岗,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艳说。
鼓励扎根乡村一批
今年45岁的教师李飞,从2005年起一直在佳县通镇九年制学校任教,担任数学教师和班主任达20个年头,面对学生基础不好、生源外流严重的情况,他坚守岗位默默耕耘,不仅帮助学校留住了生源,还吸引不少在外就读学生“回流”。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202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让更多优秀师资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事关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事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榆林市坚持把教育作为全市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坚持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全面落实教师15%绩效工资,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和班主任津贴,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最美乡村教师,评先树模和职称评审指标向乡村倾斜,高标准落实乡镇工作补贴。与此同时,通过交流轮岗、组团式帮扶、建设教师周转房和教师营养餐厅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鼓励引导更多教师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以教育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高端培训孵化一批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团队专业成长?”“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该如何破解?”“新教师如何规划专业成长计划?”……
2024年5月16日至21日,榆林市8名中小学校长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团队举办了一场充满智慧火花的高端研修交流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参访观摩、成果分享、研讨交流等方式,探索办校、兴学、育人的科学路径。
2023年以来,榆林市教育局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海淀区、鄂尔多斯市建立教师培训合作协议,促进“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和教师培训“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分批选派200名教师校长跟岗培训,依托合作单位教育资源,线上线下培训教师2.13万人次,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2023年,2名校长入选教育部名校长培养计划,8名校长入选陕西省领航校园长培养计划。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后,我们将在‘四个一批’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教师遴选、培养、管理、评价、使用一体化培养体系,努力造就更多教育家型教师校长队伍,引领和支撑新时代榆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榆林市教育局局长尹增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