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承诺书”背后: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段跃初

字数:1092 2025-01-08 版名:声音
  2024年12月25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要求所有学生签“自残自杀均与学校无关”的《承诺书》。当晚,五华县教育局发布通报称,责令该校立即收回已签订的《承诺书》予以作废处理,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全县通报批评。(2024年12月27日《兰州晨报》)

  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些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也敲响了教育责任与人文关怀的警钟。
  从事件本身来看,学校的这一行为是匪夷所思的。学校本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呵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港湾,然而这份承诺书却将学校与学生可能面临的最极端危险情况进行了一种“切割”,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背离。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学校全方位的关怀、引导和支持,而不是被要求签署这样冰冷的“免责声明”。
  学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或许是出于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所带来的责任压力的恐惧,但这绝不能成为其逃避教育责任的借口。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专业的心理教师、完善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常态化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不是试图用一纸承诺书来撇清关系。
  当地教育局的快速反应值得肯定。责令学校收回并作废承诺书,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和全县通报批评,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此类不当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家长和社会的情绪。然而,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深入调查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疏导,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铭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件,能够引起全社会对于教育责任的重新审视。学校不能成为只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场所,而应回归教育的初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栋梁,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