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造梦 实践育人
□张 琪
字数:1637
2025-01-05
版名:教育理论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心怀科学梦想,营造科学育人文化,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教育活动体系,西安市曲江第一学校开展“科技+实践”的育人探索,通过丰富校内科技活动,搭建全员实践平台;拓展校外科技活动,提升科学实践能力;协同前沿科技资源,赋能科学教育发展,构建全方位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体系,打造科学全域教育场、前沿科技引领的新局面。
一、丰富校内科技活动,搭建全员实践平台
1.丰富多彩的科创类社团
学校开设了无人机、航模班、编程、“未来星”机器人、凌霄水火箭、结构工程师、智慧拼拼乐、电子世界(纸电路)、水科普实验室、趣味科学社、Steam小创客、科学声光电、3D打印小工匠、小科学家训练营等社团课程。阶梯式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学段、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社团活动按照难易程度合理划分,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体验中不断提升能力。
2.形式多元的“科技+”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将“科技文化”作为底色,开展科技节、科技之春系列活动。体育节、艺术节、开学典礼,满满的科技元素加上校园活动设计构想,营造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浸润式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以科学学科周为依托,组织数学模型手工制作、防灾减灾主题探究、植物标本展、水火箭发射、航模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拓展校外科技活动,提升科学实践能力
整合多领域学习资源,开展素养融合的实践探究活动,将丰富的实践经历与情感体验视为素养教育载体,让学生在探究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组织学生分别前往地球环境研究所参观中国大陆环境钻探岩心库、树轮实验室、孢粉与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以及洞穴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气候变化研究的。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学生们感受民俗文化遗产,欣赏华阴老腔,在百草园了解和识别中草药,制作中药香囊。走进诗经里小镇,学习古琴,体验造纸技艺,亲历风雅诗颂演艺,感悟震撼的诗经文化,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勃博士同行前往,向学生讲解沿途春色里的科学知识。一系列素养融合的探究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互动学习,从而在亲身体验中拓宽科学视野,让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
三、优化前沿科技资源,赋能科学实践发展
1.前沿科技的导师引领
学校充分用好社会大课堂,从公众科学领域吸收教育家、科学家共同开发的优质拓展性资源,关联、激发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场域萌生科学兴趣。校内开展“科学家讲科学”系列课程:如中国科学院教授、物理研究员曹则贤《科学家是怎样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研究员苏继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科普团团长宋巍《从神话到现实——嫦娥探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研究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陈江《从日晷到原子钟》等专题讲座。以“让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看见世界中寻找‘自己’、寻找‘热爱’、寻找‘方向’”为核心价值追求,为学生构建一个指向创造的科学实践,并持续为学生赋能。
2.在前沿赛事中点亮梦想
充分发挥中科院空间站科技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主办的“‘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项目式科学实践活动,与课堂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突破传统课堂模式,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追寻“科学梦”“航天梦”。学校积极参加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举办的各类前沿赛事,如VEX亚洲锦标赛、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在蕴涵前沿科技的比赛中,发挥团队协作,检验科技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未来学校将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在“科技+实践”的育人路径下,创新载体、拓展资源、开辟阵地,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赋能,培养更多求知求真、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学校)
一、丰富校内科技活动,搭建全员实践平台
1.丰富多彩的科创类社团
学校开设了无人机、航模班、编程、“未来星”机器人、凌霄水火箭、结构工程师、智慧拼拼乐、电子世界(纸电路)、水科普实验室、趣味科学社、Steam小创客、科学声光电、3D打印小工匠、小科学家训练营等社团课程。阶梯式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学段、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社团活动按照难易程度合理划分,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体验中不断提升能力。
2.形式多元的“科技+”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将“科技文化”作为底色,开展科技节、科技之春系列活动。体育节、艺术节、开学典礼,满满的科技元素加上校园活动设计构想,营造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浸润式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以科学学科周为依托,组织数学模型手工制作、防灾减灾主题探究、植物标本展、水火箭发射、航模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拓展校外科技活动,提升科学实践能力
整合多领域学习资源,开展素养融合的实践探究活动,将丰富的实践经历与情感体验视为素养教育载体,让学生在探究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组织学生分别前往地球环境研究所参观中国大陆环境钻探岩心库、树轮实验室、孢粉与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以及洞穴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气候变化研究的。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学生们感受民俗文化遗产,欣赏华阴老腔,在百草园了解和识别中草药,制作中药香囊。走进诗经里小镇,学习古琴,体验造纸技艺,亲历风雅诗颂演艺,感悟震撼的诗经文化,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勃博士同行前往,向学生讲解沿途春色里的科学知识。一系列素养融合的探究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互动学习,从而在亲身体验中拓宽科学视野,让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
三、优化前沿科技资源,赋能科学实践发展
1.前沿科技的导师引领
学校充分用好社会大课堂,从公众科学领域吸收教育家、科学家共同开发的优质拓展性资源,关联、激发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场域萌生科学兴趣。校内开展“科学家讲科学”系列课程:如中国科学院教授、物理研究员曹则贤《科学家是怎样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研究员苏继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科普团团长宋巍《从神话到现实——嫦娥探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研究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陈江《从日晷到原子钟》等专题讲座。以“让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看见世界中寻找‘自己’、寻找‘热爱’、寻找‘方向’”为核心价值追求,为学生构建一个指向创造的科学实践,并持续为学生赋能。
2.在前沿赛事中点亮梦想
充分发挥中科院空间站科技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主办的“‘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项目式科学实践活动,与课堂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突破传统课堂模式,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追寻“科学梦”“航天梦”。学校积极参加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举办的各类前沿赛事,如VEX亚洲锦标赛、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在蕴涵前沿科技的比赛中,发挥团队协作,检验科技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未来学校将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在“科技+实践”的育人路径下,创新载体、拓展资源、开辟阵地,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赋能,培养更多求知求真、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