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朱允芳

字数:1496 2025-01-05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两大十分重要的教学板块。二者看似独立,但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升华。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阅读”循环往复的训练。
  一、朗读体悟,激发写作兴趣
  从课本的编排来看,阅读与写作板块的内容相互独立。但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将课本中的文章当作孤立的阅读理解材料,只是用“结构”“思想情感”“意境”“表达方式”等知识点解析它们的话,阅读教学很可能就变成了语言知识积累、表达技巧训练课。这无疑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以及高阶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材所选入的例文大多出自名家,具有语言生动形象、文字优美、思想深刻等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看图、想象,让学生在读通、读懂、读透,心有所想、有所感的基础上将真实见闻、真情实感或天马行空的想象诉诸笔端。
  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试着观察插图,在脑海中试着勾勒出一幅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对比分析作者的写作角度、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最后全面解析课文,提炼出其中的人文主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学生深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为其提供一个“读—感—思—行”的写作思路,布置写作任务。例如,有的学生在读了《珍珠鸟》等文章后,按照这一思路写出了《小鸟,我对你说》,读了《我们家的猫》后写出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猫》等佳作。如此,便可以课文为载体、以朗读为主线,激发学生用心去感、去思,用“情”来表达,进而摆脱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困境。
   二、创设情境,锻炼仿写续写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必须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仿写、续写等多种写作方法。然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合适的阅读情境和语言环境。为此,语文教师应深入研读和分析教材,针对文章中所描述的美景佳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所出现的一些形象的情景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片段,适时适度地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知作者的想法,赏析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而更好地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类比迁移式的仿写、天马行空式的续写当中。
  例如,在讲授《桥》这一课时,里面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语段,是描写山洪暴发情景的:“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当。”在这一部分,为了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现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作者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学生阅读和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山洪暴发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进入到这一情境中,直观地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情境,指导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这一语段的语言特点进行类比迁移式仿写。又如,《盼》这篇课文的结尾如下:“……滴答,滴答滴答……”虽然言简意赅,却给读者和学生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就末尾的省略号,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延绵不断的雨点在‘我’头顶上、脸上、肩膀上跳舞、嬉戏”的情境,让学生试着发挥纵横驰骋的想象,而后续写文章的结尾。
  综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读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语文读写训练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通过朗读体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重视通过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来锻炼学生的仿写续写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