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灌艺术之花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析之路

字数:1604 2025-01-05 版名:教育理论
  □梁丽霞
  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色彩感知与绘画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文化理解能力、艺术创造力和美术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秉持将生活实践与知识教学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和呈现,同时将所学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描绘生活的五彩斑斓。饮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
  创设生活化美术情境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美术学习趣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情趣的生活化美术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有效性。将生活场景与学习活动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美术课堂增加趣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如学习《各式各样的鞋》时,课本中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图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鞋子颜色、样式、大小、花纹等外观形状,品味鞋子所表现的文化理念和民俗内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鞋子进行分类,再让学生从颜色、样式、花纹等视角对同伴所穿的鞋进行描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精美的鞋子的画面和功能介绍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鞋的文化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利用彩泥创作一双自己最喜欢的鞋。
   二、运用生活化工具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追求学生绘画和手工等技能方面的进步,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鉴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见识有限、艺术作品鉴赏能力不足等现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沉淀,科学地植入生活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美术任务,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手工活动为后续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要加强课后生活化学习任务训练,鼓励学生将所学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学科素养齐头并进。
  如学习《对折剪纸》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剪纸工艺、剪纸作品与剪纸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剪纸作品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筑牢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石。课后应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剪纸图案,与家长共同完成剪纸作品。如此,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相互融合的乐趣。
   三、借用生活化问题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教学设问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教师必须精心预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问题,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有效链接,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如学习《美丽的印纹》时,学生在了解印纹的美感与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美术设计与构图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分享“我眼中的美丽印纹”,介绍一种带有印纹的物品,评价印纹的大小、颜色、结构、布局等,形成关于印纹的初步认知。在学生分享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印纹所体现的艺术理念与文化价值,接着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印纹进行自主设计,并通过绘画展现出来。如此,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拓展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保证生活化美术课堂取得实效。
  小学阶段是学生美术兴趣培养与美术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好“领路人”示范引领作用,搭建起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桥梁,利用生活化美术课堂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对美术绘画、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慧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