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的人格特质与走向生命自觉

□任长安

字数:1627 2024-12-29 版名:理论
  教育家精神是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在深刻理解教育本质、教育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的一种职业精神。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基地,每一位优秀教师都走向生命自觉成为教育家精神的“人格样本”,饱含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深情期待。
  教师的生命自觉,就在于立德树人的强烈意愿,这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基础。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人格特质,需要从“精神”“教育家”“人格特质”和“自觉”四个方面来准确把握。
  在教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战略支撑、基础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引领。教育家精神是属于所有教师的。虽然让所有的教师都成长为教育家是不现实的,然而如果能让每一位教师身上绽放出追求教育家精神的职业之光,会让基础教育处处呈现生机与活力。
  教育是生命对话的智慧,用爱心点亮教育,分享生命对话之幸福,情感碰撞之真诚,思想交融之人性美,行远自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命对话是师生对自我生命的确认与喜爱,对生命意义的肯定与欣赏,对生命世界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人类文化生命的传承,希望每一个生命成长为美好的模样。生命对话是教育之大智慧,充满了对生命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与关怀,对生命成长规律的无限敬畏与遵循。
  教育家精神的人格特质,在教育情怀上凸显“爱”,在教育态度上凸显“乐”,在教育艺术上凸显“善”。
  从“爱教”的教育情怀来看,教育家是文化与信仰的引领者。大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拥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大先生之大在于大视野,拥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大我”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是为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雄心,是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是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坚守。“至诚”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是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全无半点私心杂念的矢志不移。“天下”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民族发展之未来。“以文化人”是以人文之道化人,以中华文化为本兼容并蓄一切优秀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的主体性把人当“人”,通过浸润、教化、引导人实现自我价值。
  从“乐教”的教育态度来看,真正的永不消失的乐教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心驰神往上和享受双重生命成长的教育实践中。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慎独自律作为修身方式。“乐教”是由内向外的满足。“乐”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寻如何办更好的教育,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从“善教”的教育艺术来看,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于尊重教育和教学本身的规律。教育之“道”,是一束漫步心灵的微光。这里的“微”,不是弱小而是对每个生命的充分尊重,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微”,是照亮他人而不需要任何回报,是默默守望而润物无声。这束微光,让每个生命充分舒展,照亮少年通向未来的路。
  “育生命自觉”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角色是生命理解者,培养的不仅是学知识的人,是积极生活的人,更是乐于绽放生命精彩的人。这里的人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也包括我们自己,师生双方因为教育都实现了自我成长和飞跃。教师生命自觉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师通过对教育与生命关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觉悟”的境界。另一方面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强烈地主动实现自我发展。真正的自觉,不是成就学生牺牲老师,而是师生在相互陪伴中共同成长。教师既成为自我生命自觉的唤醒者,也成为学生生命自觉的唤醒者。蕴含着对个体生命成长可能性的关注,期待学生成长得更加美好,期待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期待我们这个民族更加美好,期待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