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融合办学推动义务教育扩优提质

字数:2375 2024-12-25 版名:视点

山阳县户家塬镇中心小学师生在录播教室上课

  □宋奇志
  “目前,县区、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大,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强烈,但群众认可和满意的优质学校总量不足。”在今年初的全市教育工作会上,商洛市教育局明确向县区提出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为了答好扩优提质“群众满意”答卷,商洛市研究制定了《商洛市探索开展区域融合办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以区域融合办学“小切口”改革推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着力推动优质校和薄弱校管理、资源、师资、教学、教研、评价、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全市共组建融合体32个,提供优质学位2.2万个。
  ▲ 在城区及城乡接合部重点推进管办一体融合
  “我们县城及城乡接合部原来有初中3所、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占全县初中生总数的64.1%。城乡接合部的西河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群众认可度相对较低,连续多年出现生源不足现象。”丹凤县教体局局长李瑞峰介绍说,“按照管办一体的模式,我们将思源实验学校、西河初级中学进行融合,一强带一弱,实行师资、招生、教学、课程、经费‘五统一’管理,一个独立法人管理,一体化考核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有效带动了弱校教育质量提升,化解了城区初中学段择校矛盾和招生压力。”
  2024年,商洛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区域,探索单一法人制的“一校多区”“一长多校”管办一体融合办学模式,实现了师资统一调配、招生统一组织、教学统一管理、课程统一设置、经费统一分配,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减少了行政工作管理层级,融合共进更加通畅;经费师资、教学资源、教学仪器、教研成果、设施设备等资源融合,实现了资源统一调配和使用;发展性绩效评估、统筹部分绩效工资增量自主分配等,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强校”引领带动“+校”优质成长、共同发展,使“弱校”也可获得群众认可。学生家长表示:得益于融合办学,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和优质学校一样教育资源。
  目前,商洛市已组建管办一体融合体10个,覆盖6个县区,其中成效明显的还有山阳县。“我们一个办法是把城关街道办学校提格为县直学校,原城关街道办教师仍归城关,另一个办法是‘优质校+新建校’,用这两种方式组建的融合体,都以重新招教的方式补充人员,推动优质校轻装上阵,实现强弱紧密融合,同时能提升群众对‘+校’的信任感、认可度。”山阳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 在县域内同学段间统筹推进教育协作融合
  “教育协作融合模式相对灵活,融合紧密性相对弱于管办一体。我们不改变原‘弱校’隶属和法人关系,按照‘强弱搭配、大小协作’的原则‘1强+N弱’组建同学段间的教育联盟,通过校长交叉任职、教师结对共进、教研活动补短、学科教学互帮、重点工作同抓、联盟成果共享等协作,形成了教学同步、教研同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灵活融合。”柞水县是商洛市管办一体、城乡融合、教育协作3种模式全都推进的县区。
  12月13日,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在杏坪分校举行了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我先观摩了示范课,又自己上了一堂公开课,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教学节奏把控上的差距。经过多次复备打磨,再上课时我已经能沉稳地驾驭课堂,教学环节也能做到过渡自然,对学生的反馈也能处理得游刃有余。”杏坪分校青年教师王楠如是说。
  同学段的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紧缺学科教师跨校兼教、薄弱学科教师走教支教,既有效弥补“弱校”短板又不会对“强校”造成太大负担。集中备课研课磨课、统一作业设计、评价诊断等同步同质的教学教研活动,有效发挥了“强校”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柞水县还制定了统一的人事、经费、教学、招生管理制度及教师流动机制,保障联盟间校长交叉任职、教师互派轮岗等落实顺畅。
   ▲ 在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推进城乡学校融合
  一根网线、两块屏幕,城乡学校同上一堂课进行课程共建;城区骨干名师到乡镇轮岗,农村教师到城区跟岗,进行教师柔性交流;学校、教研组、教师间结对帮扶,从管理到教学、从备课到课堂全方位指导,研训成果共享,等等,在商南县、山阳县已经成为城乡学校融合发展的常态化手段。
  “商南县辖10个镇办,全县共有中小学49所。我们按初中、小学、九年制组建城乡大学区7个,县教体局统一实施考核评价,细化督查方案、树立反面典型,倒逼大学区常态化抱团发展、融合共进,整体提升了教育质量。”商南县教体局普教股股长单慧勇介绍道,“我们县能代表全省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验收,就是得益于城乡融合办学补上了‘乡村弱’短板。”
  山阳县因“三山夹两川”的岭谷地貌,境内山大沟深,小规模学校众多,从“补短板”到“高质量”任务艰巨。按照“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原则,山阳县对城乡学校的文化、师资、教学、教研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组建13个城乡学区,实施以域外名校带盟主学校、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四环”结盟架构,做实“教学联网、课程联建、教研联动、教师联训、评价联考”的“五联”工作机制,形成辐射整个县域城乡学校的大融合。
  “目前,我校16个教学班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了‘十一室一部’外,还配备了录播教室和‘创客’教室,在录播教室上课,山里娃不光能和城里联盟主校上同一节课,还能听国家、省级精品课。”户家塬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飞说。
  “以融合办学推进县域教育资源扩质提优,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小切口’改革事项,是我们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实践。”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每个县(区)都能形成‘1个主模式推进+N个模式协同发展’的融合办学机制,培育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