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尊师惠师,让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字数:1510 2024-12-18 版名:声音
  一项项具体部署瞄准教师“刚需”,既展现制度善意,又充满决策温度。
  不断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参见本报本期1版头条消息)

  尊师惠师需“他力”,更需“内力”支撑       □孔之见
  尊师重教不是一蹴而就的,提高教师地位亦非一日之功,尊师惠师除了提升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之外,更需要紧贴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给予教师更加人性化的尊重和关爱。尊师惠师措施需要从教师实际出发,从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和从业之困、解决影响教育发展之桎梏角度发力,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待和关爱来释放尊师重教善意。这次教育部等七部门从教师从教之困、后顾之忧、生活之需、发展之期、社会之敬等方面,“托举”到位,确实是雪中送炭式的精准发力。
  对师者而言,在尊师惠师优待之下,如何履职尽责,如何“立身从教,育人为本”,不负社会厚望,是关乎师道尊严和使命担当的关键和重点。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使命的体现,育人责任的履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他力”托举是前提和基础,“内力”促生和唤醒更是关键。因此,为师者更应珍惜“他力”托举的关爱与惠待,从而自我激励,矢志从教,不断成长,在育人育才之路上不负重托。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我尊重,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珍视社会关爱,珍惜教师地位,尊重教师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和师道尊严感,自觉做到爱生爱己爱事业,自觉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此外,尊师惠师也要变为自身的从业追求和为师责任所系。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要从履职尽责角度主动学习提升,树立“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意识,不断提升文化知识素养和从教素养。要从强化师德师风严守从业底线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党爱国,爱生如子,敬业奉献,师风优良,师德高尚,树立为人师表的积极形象。要锐意改革,投身教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身体力行彰显师道尊严,不负社会“托举”尊师惠师之关爱。

   加强尊师惠师,提振师道尊严        □张立美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保障教师待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此次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加强尊师惠师工作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可以直接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进而让教师更好地安心从教,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尊师惠师工作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充分保障了教师待遇,切实提高了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仅凸显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还能让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有利于提振师道尊严,既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又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尊师惠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要真正实现惠师举措更多更实、尊师风尚更浓更强,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不只是一纸文件。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惠师政策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大众对教师群体和职业的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