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中的长征足迹

□ 李建兴

字数:1472 2024-12-18 版名:文苑
  金秋十月,天气已经转冷。受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邀请,我们外出进行研学。一路上崇山峻岭,绵延不断。宽阔的高速公路像一位忠实的向导,带领我们一路向前。三个多小时后,在大家热切的期盼中,我们到达了研学的第一站——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纪念馆的位置海拔已经很高,气温特别低,到处云雾缭绕,我们仿佛置身仙境。山上风很大,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我心想,是不是英烈有感,让热情的风和我们打招呼呢。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们拾级而上,“牢记初心使命”六个大字镶嵌在路中间,每走一步,我便默念一遍。走完台阶,“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被誉为“胜利之山”“曙光之山”。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由此经过,开启了奠基大西北的革命新篇章,一首激扬豪迈的《清平乐·六盘山》从这里传遍全国。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六盘山西麓的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六盘山也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里,我们的红军终于化险为夷,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最终走向了陕北,走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灿烂。
  在纪念馆中,毛主席的几尊蜡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端着油灯,站在地图前,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中国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和革命的未来。正是毛主席的正确决策,让中国的革命从低谷逐渐走向高潮,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登上竖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纪念馆顶部平台,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敬献花束,悼念长征途中牺牲的英雄……
  研学第二站是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三塔合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前。据讲解员介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内有历经风雨的红军会师楼、红军联欢会会址,有傲视苍穹的会师纪念塔,有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政治、红一二四方面军指挥部等旧址10余处;有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将帅碑林长廊等景观和建筑,还有革命文物1399件。而这三个合围的会师纪念塔,就代表着在会宁会师的三支红军队伍。他们的会师,成为红军队伍日渐壮大的重要标志,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更加坚强的力量。
  步入馆中,红军战士当年用过的一件件物品,让我仿佛看见了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在经过雪山、草地等长途跋涉的考验后,三大主力成功会师,真可谓“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次会师,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曙光已经到来,我们的红军即将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走向灿烂的明天。
  最令人感动的是场馆的独特设计。从场馆入口进去的时候,我们眼前是一片黑暗,这代表着过去那段艰难岁月,尤其在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在大墩梁阻击战中,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慢牛坡战斗中,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宇和二百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战士们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最终在会宁胜利会师。场馆的出口是明亮的,意味着革命冲破了黑暗,人民走向了光明。
  风雨遮不住青山的巍峨,岁月带不走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重走长征路,这一路走来,我心潮澎湃,感慨颇多。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们奋不顾身、不畏艰险?是什么让革命领导者们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毫不动摇?我想,是坚定的革命理想,是救国救民的牺牲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是对新中国的渴望!长征激励了红军,同样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青山不老,人间有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传承赓续红色血脉,自强不息,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