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初中实际开展艺术教育

□李军

字数:1415 2024-12-15 版名:知行
   陕西省教科院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王霞曾说过:“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于艺术教育,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学校普遍不够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就是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因而就造成了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差距一步步拉大。”王霞教授道破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为农村初中,如何突破艺术教育瓶颈,开好艺术教育课程,为农村孩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需要结合农村实际认真探索的课题。
   结合地域特征开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前坡岭革命战斗遗址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基地的红色革命文化主题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整理、归纳,编辑出版了《学会做人——让人生更加靓丽》德育读本,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感召自己,学会做人。
  结合农村实际开展音乐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赵川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赵川炮楼、中共中央中原局白鲁础会议遗址等一批红色革命资源影响着一代代老区人民。学校在音乐课程的开设上充分利用这一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课教学。聘请当地老红军讲述红色故事,然后学生在音乐课上将这些革命英雄事迹改编成歌曲、快板、小品、话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合当地民间社团开展艺术教育。赵川当地有不少民歌爱好者,他们有各自的拿手绝活,如唢呐、笛子、二胡、鼓、锣、笙等。他们经常利用农闲时节聚集在赵川文化站,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民歌,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欣赏、学习。再如赵川当地剪纸文化和根雕文化资源丰富,在美术课堂上,学校聘请当地老艺人教学生学习剪纸、根雕等,既传承了传统,又结合了实际。
  利用滔河流域环境保护开展美育。学校地处滔河流域,滔河是丹江的主要支流,近年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退耕还林、丹江水源地治理与保护、滔河流域治理等使得滔河水更清了,滔河流域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滔河流域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将美术课堂搬到户外。组织学生到滔河湿地欣赏湿地美景,观察滔河水面候鸟,到滔河两岸开展写生课等。
   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
  营造美育氛围。枯燥的美术欣赏或者美术理论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结合农村学生美育素养匮乏这一现状,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教室黑板报、美术活动室、综合实践教室、宿舍等空间,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创新的精神,使得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之下,激发对美的感悟。
  扎实开展好各类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带动农村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如学校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开展农作物手工艺术制作、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灵活运用各种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手法,如运用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秆等进行工艺制作,并开设相关的美术课。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艺术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不要一味仿效城市模式。同时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努力寻找一条既符合农村教育实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