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勇于请教
□何捷
字数:1753
2024-12-15
版名:知行
教学相长,勇于请教,这是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宝贵的经验。这也是我从教三十年中,在设计与执教中获得进步的真实体验。
我有一个习惯,在每次试教后,都要询问现场的听课教师:“你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在设计上有什么建议?”如果有课后分享,这样的询问是面对大家的;如果有熟悉的人在场,这样的询问是针对个人的。每当我对个人进行询问时,熟悉的青年教师都显得十分客气。
我也清楚,他们并不是对教学设计没有意见,或提不出建议。也许,他们曾真诚地提出过意见之后被怼;或者,曾经因为提出意见闹得同事间不开心……因此,听课后无人评价,或者评价中提不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几乎成了观摩课后的一种常态。
遇到教研员来评课,关键看水平。真诚给予指导的,对执教者帮助巨大。因个人评课水平问题造成“误伤”的也不在少数。这也不是特例,大多数人在成长中均不可幸免。
除去这样的例子不说,在我心里的确是真心渴求得到批评与建议的。只不过大家抱有极其谨慎态度的点赞,让我感到一些失落。我尤其喜欢让入行不久的青年教师给我指导意见。因为我知道青年教师的创意是无价的,青年教师的课感是真切的,青年教师对儿童的学情敏感度是我所欠缺的。因此,我极为需要青年教师对我的课堂教学予以给养。
印象深刻的评课终于来了。
某次我执教三年级的口语交际《请教》。第一次试讲,大家都说成功。一节课40分钟没有拖沓,节奏紧张,学生表现出色,在场的教师们掌声不断。课后,我发现听课的有我的徒弟。我真诚地问他:“你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请多多指教。”碍于我是师父,他说的都是客套话,后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回家后他发来了微信,一口气提了两条指导意见。
第1条:课堂上,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参与“请教”,但有的问题属于学生在兴奋之余的随口一说,确实没有“教”的意义。既然没有教学价值,就不应该放任学生自由提问,而应该对问题有所筛选。
第2条:这一课的执教目标中有“遇到还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追问”。但在课堂上,教师只引导学生不停地问下去,是完成了“追”。而另一个关键词“问”却没有指导。一个又一个地问,追着对方去问固然没错,但要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问题的质量需要得到保障。而这个环节中,教师也配合学生在形式上不断“追”,追着追着,就忘记“问”了。我认为,既要组织“追”,更要教学生会“问”。
他提出的指导意见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立刻打开电脑,按照他的建议将这节课做了修改。
修改1:学生进行自由提问后,师生共同在所有的问题中,选择值得请教的问题进行请教。
修改2:教师在追问环节,用三个步骤达到追问的目的。步骤1: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追问;步骤2:借助“后来呢”“后来呢”“再后来呢”让问题之间形成逐层递进的问题链条;步骤3:使用“假如……怎么办”“万一……要如何”“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等话术,让追问促进回答者的深度思考。
在之后的正式执教中,这两处修改大放异彩,修改让课堂既有参与的活跃度,又有思考的深度,让口语交际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我将修改后的案例发给青年徒弟时,他惊讶极了,因为他从未想过,我会按照他的意见修改;他也很感动,一份真诚的付出得到尊重的暖流在他的内心流淌。这一次的修改,我们都得到了成长。
这样的案例值得讲述,值得记录,可见稀缺。希望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青年教师需要有益的批评建议,这是成长中的不竭动力;成熟教师需要大家的意见,这是让教学趋于艺术的暖心滋养。固步自封的人,必将会在自我陶醉中成为笑谈。
任何一种设计都有漏洞,任何一个系统,都要不断打补丁。成熟型教师的进步,需要迈过自己这道坎。自以为是是影响自身进步的关键。好的设计,优质的方法,或者是值得推广的教学体系,其必备的条件是具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教学设计,课堂成败,原本就是自由开放的,允许带着建设的心态,从不同角度给予指导,执教者渴求各种意见来协助。
公开发表此文,更是希望青年教师们阅读。在未来的进步道路上,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课、评课建议。因为执教者和评价者,每个人都需要进步。执教者在建议中不断完善设计;评课者给出合理建议后也获得水平提升,这应该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又一途径。
教学相长,勇于请教。我很庆幸,自己在执教口语交际《请教》时,真正践行了请教,通过请教真正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