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米博物馆”缘何成中小学文化“新宠”?
□ 孔德淇
字数:1182
2024-11-27
版名:声音
一平米能建一个博物馆?在上海市松江区的14所中小学内,这样的迷你博物馆已成为学生们的日常“打卡地”。据悉,“一平米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为了让藏品“活”起来而打造的藏品进校园项目,目前已落地14个不同主题的展览。(11月20日《光明日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藏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囿于种种条件限制,许多中小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一平米博物馆”打破了这种局限,将藏品和标本送到青少年身边,让后者得以在校园中近距离接触,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一平米博物馆”的走红,“红”在了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传统的大型博物馆展览模式相对固定,难以完全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一平米博物馆”则不同,具有高度灵活性,可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主题,涵盖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等丰富多样的内容。比如,在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学校,通过展示各种珍稀动植物标本,生动呈现生物多样性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在强调生态环保理念的学校,以典型生态系统为主题,让学生感受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当下,“博物馆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一些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一平米博物馆”将馆藏资源向中小学倾斜,既纾解了门票焦虑,也避免了青少年在大型博物馆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文化探索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的奥秘,激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促进馆校有效衔接,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行动起来,推出形式各异的进校园活动。例如,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南京,不少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进校园”展览活动,将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巡回展览的方式带入校园,让学生们面对面感受历史的魅力。在以瓷器闻名的德化,当地的陶瓷博物馆组织学生参与陶瓷制作工作坊,学生们亲自动手拉坯、绘制,深刻体会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些年来,以故宫为代表的诸多实践也表明,博物馆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不可局限于方寸展台,关键是要切实融入现代生活。尤其要将目光聚焦于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做足文章。比如,通过科技赋能,推出智慧导览、数字人讲解等沉浸式新型互动体验,充分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持续打造有特色、聚人气、高流量的文化符号,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文化认知和精神成长需求。
一座博物馆绝不仅是一种点缀,更像是一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一片孕育希望的沃土。我们期待更多的博物馆积极探索校馆合作,让更多“一平米博物馆”在中小学校落地开花,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藏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囿于种种条件限制,许多中小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一平米博物馆”打破了这种局限,将藏品和标本送到青少年身边,让后者得以在校园中近距离接触,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一平米博物馆”的走红,“红”在了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传统的大型博物馆展览模式相对固定,难以完全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一平米博物馆”则不同,具有高度灵活性,可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主题,涵盖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等丰富多样的内容。比如,在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学校,通过展示各种珍稀动植物标本,生动呈现生物多样性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在强调生态环保理念的学校,以典型生态系统为主题,让学生感受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当下,“博物馆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一些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一平米博物馆”将馆藏资源向中小学倾斜,既纾解了门票焦虑,也避免了青少年在大型博物馆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文化探索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的奥秘,激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促进馆校有效衔接,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行动起来,推出形式各异的进校园活动。例如,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南京,不少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进校园”展览活动,将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巡回展览的方式带入校园,让学生们面对面感受历史的魅力。在以瓷器闻名的德化,当地的陶瓷博物馆组织学生参与陶瓷制作工作坊,学生们亲自动手拉坯、绘制,深刻体会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些年来,以故宫为代表的诸多实践也表明,博物馆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不可局限于方寸展台,关键是要切实融入现代生活。尤其要将目光聚焦于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做足文章。比如,通过科技赋能,推出智慧导览、数字人讲解等沉浸式新型互动体验,充分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持续打造有特色、聚人气、高流量的文化符号,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文化认知和精神成长需求。
一座博物馆绝不仅是一种点缀,更像是一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一片孕育希望的沃土。我们期待更多的博物馆积极探索校馆合作,让更多“一平米博物馆”在中小学校落地开花,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