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兵团人的家国情怀

——读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字数:1117 2024-11-27 版名:悦读

   □刘 强
  “阿娜”在维吾尔语里是“母亲”的意思,“阿娜河”是塔里木河的古称,相当于“母亲河”。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女作家阿舍的长篇小说《阿娜河畔》讲述了从1957年至改革开放期间,发生在这条河流岸边荡气回肠的兵团故事。作品通过描写两代农垦人在荒原上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多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恢宏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真挚可贵的亲情、爱情、友情,展现了边疆建设者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家国情怀。因此,该书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图书),并于2024年摘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在《阿娜河畔》的扉页,写有“献给我的父辈”字样,显然该书以阿舍的故乡为原型,书写波澜壮阔的兵团发展史、农场建设史,是作者对父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拓荒者、奠基人的致敬之作。
  小说从1957年9月份的一场开学典礼引出,叙述了在茂盛农场的建设中,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历程。第一代人明双全、李秀琴等无私地为边疆建设事业和子女付出自己的一生,第二代人明中启和明千安两兄弟则在时代面前做出了坚守和开拓两种不同选择。在上山下乡的历史时期中,一批批知识青年来到边疆,为边疆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他们与原住民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情感故事。
  《阿娜河畔》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明双全和李秀琴夫妇不畏艰辛,为了建设兵团和教育子女付出了毕生心血,他们的爱像沙漠里的清泉一样通透、甘甜。明中启、石昭美、楼文君的“三角爱”刻着特殊时代的印记,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情表达出爱情是生死相托的承诺,是患难与共的彼此付出,是相濡以沫的伉俪情深,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命运仿佛一个巨大的谜团,即使已经有所经历,从中走出的人也势必能够说得清猜得透命运如此安排的真正用意。”“我们真的像草一样,在荒野里随风摆荡、恣意疯长,皮肤焦黄、性情干燥、背影急促。”小说从头到尾都带着对“命运”的拷问,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追求现代化愿景的过程中,一代人的命运轨迹和时代发展变化的关系。
  这部小说文笔翩翩、语言优美,准确表达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如“月亮钻进云朵,星星躲在旱柳的树枝闪烁”“月光黯淡,晚风轻柔,繁星犹如心语”“风把窗帘掀起了一个角,一股清凉发甜的气息钻进屋内”,等等。这些诗意的语言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提升了美妙的阅读体验,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作者阿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的笔触,写出了兵团的地域特色和兵团精神。同时,作者用独特的创作视角关注时代洪流中的人生个体的命运,挖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蕴含的宝贵精神内涵,让《阿娜河畔》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兵团历史长卷,展现出边疆建设者们真挚感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