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先生陶行知
——读《大先生陶行知》
字数:1667
2024-11-27
版名:悦读
□孙义梁
周洪宇教授的《大先生陶行知》一书,展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让人读得爱不释手,心生敬佩。
可以说环境造就人,陶行知先生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却给他做出了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陶行知的心里扎下了根,他自幼就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慢慢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救民的思想。陶行知的故乡歙县,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因而,大多数人以小生意起家,吃苦耐劳,积累资金,富于开拓创业的精神,人称“绩溪牛”。陶行知的一生也正是这样一头“绩溪牛”的写照。受地域文化影响,陶行知继承与弘扬了徽州人实事求是、大胆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的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家庭影响和家乡的大环境造就了大先生陶行知。
在陶行知学习的道路上,他不辞艰辛,排除艰难,他求学的诚意也深深打动了老师,他们对陶行知倾囊相授、谆谆教诲。愿学、愿教,成就了我们的大先生陶行知。更值得后人学习的是陶行知不会盲目地崇拜一个人,而是从改造中国社会和文化教育的需要出发,以海纳百川、吞吐百家的博大胸襟和恢宏气度,博采诸家外来学说之长,融会贯通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的社会交往与人际网络非常广泛,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深受江浙籍教育家前辈群体的熏陶与影响。比如:陶行知借鉴了蔡元培的一些改革经验,如学生自治、男女同校等,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为继北大之后中国现代第二所运用新教育理念办学的公办高等学校;陶行知得到前辈黄炎培赐教,倡导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切合于实用,以此作为解决中国国内教育脱离实际、所学非所用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此培养起了他对职业教育的兴趣;陶行知受了张謇的教导后,领悟到了在乡村办学的真谛,于是他按照张謇办通州师范的做法深入到农民之中,亲自参加建校劳动,在他的影响下,晓庄学校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两年时间里,结识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学术大师,聆听了他们富有个人创见的学术讲授,正是他们的理论点拨与思想启迪为陶行知创造新的教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在学校结识了一大批留学生,有不少人回国后与陶行知并肩作战,共同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哥伦比亚大学的师友群体,对陶行知的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陶行知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到南京,就大刀阔斧地发起了教育改革。他先在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后进行了教学与管理改革;接着,他参与组织并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推动全国教育改革;再接着,他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后期,他又发起乡村教育同志会,推行乡村教育运动;紧接着,他创办普及教育助成会,发动普及教育运动;抗战兴起,他成立国难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开展战时教育运动;在他生命的后期,他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推动民主教育运动。他还开展了四大办学活动。
“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著名的教育主张,他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既有某种思想上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他的主张符合我国的国情。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且成为新中国重要的教育思想资源,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陶行知的教育立国思想为教育强国提供了历史资源;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大教育观;陶行知培养“真善美的活人”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面教育观;陶行知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为教育提供了一种生活教育观;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和“小先生制”为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观,等等。陶行知以其亲身实践,给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值得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走向教育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大先生”,但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