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田 玲
字数:1410
2024-11-20
版名:文苑
北方的秋天,叶色斑斓,红墙黛瓦,即使随意走走,风景也是时时入目。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有幸跟随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先生参观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叶圣陶与新中国教育出版——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展”。柔和的灯光,黑白的照片,米色的长廊,庄重又不失温暖。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叶圣陶先生年轻时的画像。布衣长衫,手执书卷,从容沉静,一个做学问的好教员仿佛就站在我面前。时间轴缓缓推进,老照片和文字说明记录了叶圣陶先生学养厚重、成就斐然的一生。
他对语文教学和新中国教育出版的贡献,用丰功伟绩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先生的第一篇童话《稻草人》开创了中国童话故事之先河,也滋养了我的童年。民国初期,先生做国文教员,自编国语课本。倘若不“乐教”,不“爱生”,断然不会如此勤勉,甘于奉献。
“解放军打到哪里,教科书就送到哪里。”叶先生的话深深震撼了我。那张繁体中文任命书承载的是家国情怀,是责任担当。叶先生和他的伙伴们做到了!他们精心擘画、迅速出版、及时送达的具有鲜明新中国特色的教科书,保证了开国之初基层教育秩序的稳定过渡。展柜里那些泛黄的国语课本,是对“心怀大我,至诚报国”的最好诠释。
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教师节能够设立,和叶先生的奔走呼吁密不可分,我在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的提案前驻足良久。是对自己无知的羞愧,还是对先生拳拳之心的感佩,自己也说不清楚,大抵兼而有之。
看到1981年《人民日报》上叶先生的文章《我呼吁》,我才知道,原来那时候他已经呼吁不能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了。教育从来都是培养人的事情,爱护学生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先生的这篇文章,引发了两会代表的强烈反响。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负担,是每一位老师毕生的课题。
听到顾先生和吴馆长聊起叶圣陶先生因为教师清贫和艰苦号啕大哭的事情,我不由肃然起敬。
在这里,我看到了叶先生和 家人于 1997 年 捐赠稿费251976.71元的证书,据说他原本不愿意整理出版自己的作品,认为那是沽名钓誉,不屑为之。出版社的同仁和家人游说,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既是归纳整理,让别人系统阅读叶先生的文章,稿费也可以捐献,为出版业做贡献。叶老这才同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别的姑且不论,单是他那一页页亲手修改的手稿,从用词到标点,细致入微,无论是青年时期,还是八十高龄,皆是如此。譬如,他写给北京外国语学院鲁宝元同志的信,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就《新编语文教材方案概要》提出了明确意见和建议,双引号、小括号、修改符号……无一不清晰明了。在帮助别人审稿的时候,对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都会仔细矫正,且使用商榷的语气。有一页纸上写着:
25页2行,“使读者……帮助读者……”似宜合并起来说。
7行,“大小不同”欠妥,似可不说。
10行,以上都作“板报”,这儿突然出现“黑板报”,似可不必。
……
言辞恳切,亲切温和。
足见叶先生做事谦逊认真,做学问严谨求真,对语言的严格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幸深度了解先生作为中国教育出版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受“一代师表”编写和编辑工作中“无篇不精、文质兼美”的尽心竭力,教育家精神就和先生的作为重叠了,叶先生便是具象的高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语言运用,像叶先生那样,力求鲜明简洁、细致恳切、精益求精,教会学生准确表达;做事待人,像先生那样,追求真理、忠诚务实、宽厚谦逊,成为学生的榜样。我想,这便是对先生最好的缅怀,最深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