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村找“北”
□包光潜
字数:1811
2024-11-20
版名:文苑
初秋时节,从全国各地来到北极村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是专程来此找“北”的。
每个人心中的“北”不一样,找到的“北”也不一样,因为北极村有不同的“北”的标志。有人寻找最北哨所,想表达对守护边陲的最可爱的人的敬意;有人寻找最北的138界碑,想亲手抚摸一下,感受庄严的祖国最北的土地;有人向往最北的邮局,想给重要的人寄一张明信片;有人赶往最北的小店,想给亲朋好友带一点北极村的土特产……
找“北”的人奔跑在各个景点,打卡各个广场,有北极爱情广场、金鸡之冠广场、北极定位广场、神州北极广场、北望垭口广场……我的步伐总是跟不上大家,即便是结伴而行的老朱也将我抛之脑后,我不得不与部分景点擦肩而过,以便在时间上与团队基本保持一致。即便驻足某些景点,也仅仅浅尝辄止。不过,在北望垭口广场和金鸡之冠广场,我不知不觉放缓了步伐,长时间仰望观瞻。
北望垭口广场处于北极沙洲的“中国陆地最北点”。广场上建有三个夹角为120 度的“北”字,高达10.5米,合围矗立,令人眼前一亮。它们均采用清代皖人、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之“北”,极尽线条简洁之美,视之尤为亲切。邓先生是我的先辈,是我的乡党。我欣赏过他的不少作品,我在《印象记》中专门谈到了他的小印“惠言”——其线条拙朴简单,虚实相济,疏密有致,大抵均衡。二字突破边框,缺多于实,有通畅之感,与眼前的“北”字如出一辙。
仰望金鸡之冠,我由衷感慨它的设计理念——“黑水右岸,龙玺一方;冠上嘉冠,聚福纳祥。”我顿时生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豪迈之情。金鸡啼晓,光明如约而至。黑龙江省便是金鸡之首,漠河便是金鸡之冠,而北极村恰恰是金鸡之冠上的最高点。整个雕塑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华夏的精神图腾——龙的造型,它昭示了中华民族国运昌盛,累世不衰;玺的东南西北各有浮雕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镇四方,威天下。最有意思的还是擎玺之柱,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了一种奇幻的视觉效果,如同神秘莫测的北极光。
围观和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人请我让一让,我在茫然无措中越发孤独,便渐渐远离了喧嚣,驻足寂静的江畔,越江而望,反而更加孤独。于是,我又返身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悄悄步入几乎没有人迹的北字广场。
北字广场又叫北字园。据说园内有108 个形态各异的“北”字,遍及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个个都是名家之作,不敢轻视。园子很大,杂草丛生,地面有看不见的小起伏。形态各异的“北”字散落园中,披风沥雨,静听江水南流。这些字极少聚在一起,看上去孤孤单单的,极尽“北”字的本义与内涵。即便面对面,也是相距百年千载,如王羲之与王铎,欧阳询与邓石如……
勒石之“北”,遍地都是。高低错落,如伏虎,如脱兔,或如屏如柱,有磐石之厚重,也有跳跃的轻盈感。几个金属凝聚之“北”,被涂上了红或绿的颜色,一人多高,背靠背立于路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来来往往的行人,偶有一二于此留影。刻于木头上的“北”,高高在上,原始的木色散发出一股粗拙的味道。其实,它们在时光中最容易被风雨侵蚀。
王铎的“北”,取自《拟山园帖》。我记得其中不止一个“北”,为什么选一个笔笔分离的“北”呢?虽然有笔端的纵放之势,特别是收笔意犹未尽,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这个只是爱好写字的人也说不清楚。抬眼望去,右前方有三个硕大的勒石之字——中国梦。我缓步走过去,北风轻轻地吹,有点寒意。偌大的园子,除了“北”字就是我呀。我还是觉得孤独。徜徉在众多“北”字当中,我是一个找不到“北”的人,一个若即若离的过客——明天早晨,我就要离开北极村,去拜访神秘的鄂温克民族。
来自亳州的同伴朝我招手,意思是时间不早了,回车子上集合。我招招手,又摆摆手。我想再找几个“北”——是啊,这么多的“北”,到底哪一个属于我呢?肯定不是王羲之的,不是颜真卿的,也不是赵孟頫的——赵氏的“北”过于悲壮;更不是李世民的“北”——他的字太像“水”了。难道是陆游的“北”?我伫立在贺知章的“北”字面前,沉享良久。它有诗人的奔放与内敛,他总想让背对背变成面对面,然后拥抱一体——我突然不知道“北”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我茫然无知地望着北方,这个地理方向无疑是准确的——可我的“北”,到底在哪里?
沉思之际,一位秀丽的妇人牵着娃娃朝我走来。那个蹒跚学步的男孩挣脱了母亲的双手,奔跑在北字园里……他跌倒了,嘴里含着青草,面朝最北方。我开玩笑说:“你家宝宝从小就方向感明确,长大了少走弯路,一帆风顺。”
其实哪里都有“北”,也都没有“北”。不过是要找到人生的方向,一路走下去。
每个人心中的“北”不一样,找到的“北”也不一样,因为北极村有不同的“北”的标志。有人寻找最北哨所,想表达对守护边陲的最可爱的人的敬意;有人寻找最北的138界碑,想亲手抚摸一下,感受庄严的祖国最北的土地;有人向往最北的邮局,想给重要的人寄一张明信片;有人赶往最北的小店,想给亲朋好友带一点北极村的土特产……
找“北”的人奔跑在各个景点,打卡各个广场,有北极爱情广场、金鸡之冠广场、北极定位广场、神州北极广场、北望垭口广场……我的步伐总是跟不上大家,即便是结伴而行的老朱也将我抛之脑后,我不得不与部分景点擦肩而过,以便在时间上与团队基本保持一致。即便驻足某些景点,也仅仅浅尝辄止。不过,在北望垭口广场和金鸡之冠广场,我不知不觉放缓了步伐,长时间仰望观瞻。
北望垭口广场处于北极沙洲的“中国陆地最北点”。广场上建有三个夹角为120 度的“北”字,高达10.5米,合围矗立,令人眼前一亮。它们均采用清代皖人、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之“北”,极尽线条简洁之美,视之尤为亲切。邓先生是我的先辈,是我的乡党。我欣赏过他的不少作品,我在《印象记》中专门谈到了他的小印“惠言”——其线条拙朴简单,虚实相济,疏密有致,大抵均衡。二字突破边框,缺多于实,有通畅之感,与眼前的“北”字如出一辙。
仰望金鸡之冠,我由衷感慨它的设计理念——“黑水右岸,龙玺一方;冠上嘉冠,聚福纳祥。”我顿时生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豪迈之情。金鸡啼晓,光明如约而至。黑龙江省便是金鸡之首,漠河便是金鸡之冠,而北极村恰恰是金鸡之冠上的最高点。整个雕塑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华夏的精神图腾——龙的造型,它昭示了中华民族国运昌盛,累世不衰;玺的东南西北各有浮雕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镇四方,威天下。最有意思的还是擎玺之柱,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了一种奇幻的视觉效果,如同神秘莫测的北极光。
围观和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人请我让一让,我在茫然无措中越发孤独,便渐渐远离了喧嚣,驻足寂静的江畔,越江而望,反而更加孤独。于是,我又返身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悄悄步入几乎没有人迹的北字广场。
北字广场又叫北字园。据说园内有108 个形态各异的“北”字,遍及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个个都是名家之作,不敢轻视。园子很大,杂草丛生,地面有看不见的小起伏。形态各异的“北”字散落园中,披风沥雨,静听江水南流。这些字极少聚在一起,看上去孤孤单单的,极尽“北”字的本义与内涵。即便面对面,也是相距百年千载,如王羲之与王铎,欧阳询与邓石如……
勒石之“北”,遍地都是。高低错落,如伏虎,如脱兔,或如屏如柱,有磐石之厚重,也有跳跃的轻盈感。几个金属凝聚之“北”,被涂上了红或绿的颜色,一人多高,背靠背立于路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来来往往的行人,偶有一二于此留影。刻于木头上的“北”,高高在上,原始的木色散发出一股粗拙的味道。其实,它们在时光中最容易被风雨侵蚀。
王铎的“北”,取自《拟山园帖》。我记得其中不止一个“北”,为什么选一个笔笔分离的“北”呢?虽然有笔端的纵放之势,特别是收笔意犹未尽,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这个只是爱好写字的人也说不清楚。抬眼望去,右前方有三个硕大的勒石之字——中国梦。我缓步走过去,北风轻轻地吹,有点寒意。偌大的园子,除了“北”字就是我呀。我还是觉得孤独。徜徉在众多“北”字当中,我是一个找不到“北”的人,一个若即若离的过客——明天早晨,我就要离开北极村,去拜访神秘的鄂温克民族。
来自亳州的同伴朝我招手,意思是时间不早了,回车子上集合。我招招手,又摆摆手。我想再找几个“北”——是啊,这么多的“北”,到底哪一个属于我呢?肯定不是王羲之的,不是颜真卿的,也不是赵孟頫的——赵氏的“北”过于悲壮;更不是李世民的“北”——他的字太像“水”了。难道是陆游的“北”?我伫立在贺知章的“北”字面前,沉享良久。它有诗人的奔放与内敛,他总想让背对背变成面对面,然后拥抱一体——我突然不知道“北”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我茫然无知地望着北方,这个地理方向无疑是准确的——可我的“北”,到底在哪里?
沉思之际,一位秀丽的妇人牵着娃娃朝我走来。那个蹒跚学步的男孩挣脱了母亲的双手,奔跑在北字园里……他跌倒了,嘴里含着青草,面朝最北方。我开玩笑说:“你家宝宝从小就方向感明确,长大了少走弯路,一帆风顺。”
其实哪里都有“北”,也都没有“北”。不过是要找到人生的方向,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