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果亦蔬红荸荠
□ 钱续坤
字数:1492
2024-11-20
版名:文化
夜读周作人的《饭后随笔》,发现先生果真是性情中人,至少在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其貌不扬的荸荠,尤其是“说它怎么甜并不见得,但自有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与浓厚的珍果正是别一路的”这句感悟的话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其兄鲁迅对这乡野之物也有所偏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桂林荸荠,亦早闻其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
两位作家津津乐道的荸荠,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散文家苗连贵在其作《粗水果,俏荸荠》中也曾提出过这个疑问,最后的答案为:“嚼之啖之,脆嫩无渣,胜似水果。”不过在我看来,水果也好,蔬菜也罢,在食难果腹的年代,荸荠堪称美味珍馐,因为其生吃有生吃的爽口,热炒有热炒的甜脆,煲汤有煲汤的鲜美……无怪乎其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美誉,北方人更视之为“江南人参”。其实蒸熟的荸荠也别有风味,错落有致地摆在盘中,红白相衬,高低相叠,简直就是精致的艺术品。需要强调的是,蒸煮一般是不去皮的,那紫的紫里透黑,红的红润丰肥,在蒸汽的作用下显得十分有光泽,其形状犹如象棋的棋子或者算盘的珠子,只不过直径稍微大一些。
还记得童年时期,有调皮的同伴从家中偷偷拿来针线,将蒸熟的荸荠穿成长长的一串,然后将其比作佛珠挂于胸前,耀武扬威地扮演起《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或者《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来。要是嘴馋了,就顺势吃上三五个,其中甜美滋味全都酣畅淋漓地表现在微微扬起的嘴角之上。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同样的,荸荠好吃却也难挖。这种状况是由荸荠的生长习性决定的,因其成熟期多是在寒冷的晚秋和冬季。此时,水田里的水已被全部放干,枯萎的细长叶秆呈倒伏的姿势,紧贴在淤泥之上,要想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就必须脚穿雨靴下到田里,先用铁锹挖出一个豁口,然后高高地卷起袖管,两只手在泥淖里使劲扒拉,认真地摸索,等到捏出一个个滑溜溜的小泥球,这才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全然顾不得手上的寒意和刺痛。由于荸荠的颜色与泥土相近,寻找起来是需要费一番工夫的,孩子们大多是出于好奇的心理,见好就收,挖出几个便心满意足了;而在大人们眼里,这些泥疙瘩却是“金疙瘩”呢,必须在过年之前将它们全部采挖出来,一来可以在除夕的年夜饭上添道美味佳肴,二来可以在市场上换些钞票补贴家用。因此,他们采挖时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往往会脱去鞋袜,光着脚在泥水里踩踏,假如碰到硬硬的一块,便伸手顺着脚底摸去,自然是“手到擒来”。如此采挖上来的荸荠,一个个形扁蒂短,饱满厚实,拿到市场上绝对是抢手之物。
当然,要想卖个好价钱,还必须有个前提:荸荠的品相要好——这品相完全体现在清洗之上,这就是家中女性的活儿了。采挖出来的荸荠,全身裹满了泥巴,得先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二三十分钟,待到泥巴基本软化,再用纱布轻轻擦拭,一旦碰破了皮,露出雪白的果肉,便极容易腐坏。擦净泥土后放入清水里漂洗干净即可。洗净的荸荠堆在一旁,尖尖的头顶,紫红的外衣,圆鼓鼓、红艳艳的,活脱脱一个个顽皮的小子,叠罗汉似的挤在一起,煞是可爱。清洗的过程同时也是筛选的过程,那些个头偏小和品相不佳的,则会被留下来解馋。
除了食用价值外,荸荠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等功效。小时候咽喉肿痛,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一个偏方,说是吃上几个烤熟的荸荠便能痊愈,于是她如法炮制,果真立竿见影,这令我对貌不惊人的荸荠刮目相看。
如今我虽然远离了熟稔的乡村,但是依然能在摊位前和餐桌上发现荸荠的身影。那红,能让人领略一丝亲切之感;那红,能让人忆起一段温暖之情;那红,叫人提起故乡就不能自已地心生波澜……
两位作家津津乐道的荸荠,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散文家苗连贵在其作《粗水果,俏荸荠》中也曾提出过这个疑问,最后的答案为:“嚼之啖之,脆嫩无渣,胜似水果。”不过在我看来,水果也好,蔬菜也罢,在食难果腹的年代,荸荠堪称美味珍馐,因为其生吃有生吃的爽口,热炒有热炒的甜脆,煲汤有煲汤的鲜美……无怪乎其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美誉,北方人更视之为“江南人参”。其实蒸熟的荸荠也别有风味,错落有致地摆在盘中,红白相衬,高低相叠,简直就是精致的艺术品。需要强调的是,蒸煮一般是不去皮的,那紫的紫里透黑,红的红润丰肥,在蒸汽的作用下显得十分有光泽,其形状犹如象棋的棋子或者算盘的珠子,只不过直径稍微大一些。
还记得童年时期,有调皮的同伴从家中偷偷拿来针线,将蒸熟的荸荠穿成长长的一串,然后将其比作佛珠挂于胸前,耀武扬威地扮演起《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或者《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来。要是嘴馋了,就顺势吃上三五个,其中甜美滋味全都酣畅淋漓地表现在微微扬起的嘴角之上。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同样的,荸荠好吃却也难挖。这种状况是由荸荠的生长习性决定的,因其成熟期多是在寒冷的晚秋和冬季。此时,水田里的水已被全部放干,枯萎的细长叶秆呈倒伏的姿势,紧贴在淤泥之上,要想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就必须脚穿雨靴下到田里,先用铁锹挖出一个豁口,然后高高地卷起袖管,两只手在泥淖里使劲扒拉,认真地摸索,等到捏出一个个滑溜溜的小泥球,这才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全然顾不得手上的寒意和刺痛。由于荸荠的颜色与泥土相近,寻找起来是需要费一番工夫的,孩子们大多是出于好奇的心理,见好就收,挖出几个便心满意足了;而在大人们眼里,这些泥疙瘩却是“金疙瘩”呢,必须在过年之前将它们全部采挖出来,一来可以在除夕的年夜饭上添道美味佳肴,二来可以在市场上换些钞票补贴家用。因此,他们采挖时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往往会脱去鞋袜,光着脚在泥水里踩踏,假如碰到硬硬的一块,便伸手顺着脚底摸去,自然是“手到擒来”。如此采挖上来的荸荠,一个个形扁蒂短,饱满厚实,拿到市场上绝对是抢手之物。
当然,要想卖个好价钱,还必须有个前提:荸荠的品相要好——这品相完全体现在清洗之上,这就是家中女性的活儿了。采挖出来的荸荠,全身裹满了泥巴,得先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二三十分钟,待到泥巴基本软化,再用纱布轻轻擦拭,一旦碰破了皮,露出雪白的果肉,便极容易腐坏。擦净泥土后放入清水里漂洗干净即可。洗净的荸荠堆在一旁,尖尖的头顶,紫红的外衣,圆鼓鼓、红艳艳的,活脱脱一个个顽皮的小子,叠罗汉似的挤在一起,煞是可爱。清洗的过程同时也是筛选的过程,那些个头偏小和品相不佳的,则会被留下来解馋。
除了食用价值外,荸荠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等功效。小时候咽喉肿痛,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一个偏方,说是吃上几个烤熟的荸荠便能痊愈,于是她如法炮制,果真立竿见影,这令我对貌不惊人的荸荠刮目相看。
如今我虽然远离了熟稔的乡村,但是依然能在摊位前和餐桌上发现荸荠的身影。那红,能让人领略一丝亲切之感;那红,能让人忆起一段温暖之情;那红,叫人提起故乡就不能自已地心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