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反问式”老师
□郭丽芬
字数:1362
2024-11-20
版名:成长
期末,学校布置外出工作,对于细节我有些疑问,在微信上找同事询问:“明天是不是要带红笔过去?”“你改卷子是用黑笔吗?”同事的反问式回答把我噎住了,我只能用“哦哦!”草草收场。
得到这样的回答,难免有些失落,我知道改卷是用红笔,我的疑问点是到了指定地点,人家会不会统一发放?不是带不带的问题。这么多同事,为什么单独找他,是因为我信赖他,觉得我们的关系比较亲密,但是,这么反问我,会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不舒服,我暗暗发誓,下次没有要紧事,不再问他了。回想与他的几次日常聊天,不管聊到哪个方面,他都会习惯性反问,有些问题反问确实能引起我的思考,但是有些问题一旦反问,就会引起我的反感。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朋友圈刷到一篇“反问式回答有多令人讨厌!”的文章,我第一次对“反问式回答”有了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反问句来回答别人的问题,它可能源于对话题的不确定感,或者是想要通过反问引导对方思考。不论回答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日常沟通中,反问式回答会令人心生不悦,进而产生距离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五的作业会比平时多一些,每当我洋洋洒洒在黑板上一条条布置完作业,收笔的瞬间,底下总会传来木木同学的疑问:“老师,是写在练习本上对吗?”“老师,这个也要写上班级对吧?”“老师,一定要用A4纸才行吗?”……他的问题每天都很多,都很零碎,一开始,我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直接反问他:“你是第一次做我的作业吗?我写在黑板上的字,你是看不清楚吗?”后来实在太烦了,直接无视他的提问,其他同学也习惯了。甚至旁边的同学都会帮我回他:“你没长眼睛啊?老师都写在上面了!”
这些戏码天天上演,直到我有了“反问式回答”的概念。天啊,过去我的回答怎么这么令人讨厌呢?作为一个在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有这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难得他能一次次请教我,我好好说话不行吗?不知道他过去有没有被我的回应伤害到。看完网络上的解析,我恍然大悟!“反问式回答”真的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暴力。
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会选择反问,而不是直接回答,我的出发点是:我上次也是这么布置作业的,你不知道用练习本吗?为什么你的同桌就没有问题,就你事多。潜意识里,我很不耐烦,暗暗责备木木同学怎么小问题一堆呢。
好在我们班的木木同学是个乐观可爱的孩子,他依旧不懂就问。但是,其他孩子可就未必这么幸运了。每个班级中都有类似的“问号孩子”,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反问式”暴力对待呢?
我的悔悟时间来得太晚,导致其他同学也学着我的样子反问他,难怪他作业老是出错,想必在老师这里吃了闭门羹之后,其他同学也没好好回答过他的问题。学习本来就是个慢功夫,不要渴望每个学生都十分机灵,一点就通。面对一些小问题,我们作为老师可以更有耐心一些,不是说静待花开吗?
这段时间,面对木木同学的问题,再小,我都能有意识地好好回答他了。课堂上,他偶尔提的问题偏离主题,我会提醒他,下课我们再处理;课后,他问我手抄报尺寸8开到底是多大的时候,我会直接拿出样本给他。或许,我在改变,他也在改变,前几天的放学路上,我们还边走边聊了一会儿如何对对子。这不,小问题问着问着就少了,有价值的问题就慢慢多起来了。
原来,我们可以选择不当“反问式”老师。好好说话,真的不难,用陈述句,温和一点,耐心一点。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回答,而是这背后温暖的交流与爱意啊!
得到这样的回答,难免有些失落,我知道改卷是用红笔,我的疑问点是到了指定地点,人家会不会统一发放?不是带不带的问题。这么多同事,为什么单独找他,是因为我信赖他,觉得我们的关系比较亲密,但是,这么反问我,会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不舒服,我暗暗发誓,下次没有要紧事,不再问他了。回想与他的几次日常聊天,不管聊到哪个方面,他都会习惯性反问,有些问题反问确实能引起我的思考,但是有些问题一旦反问,就会引起我的反感。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朋友圈刷到一篇“反问式回答有多令人讨厌!”的文章,我第一次对“反问式回答”有了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反问句来回答别人的问题,它可能源于对话题的不确定感,或者是想要通过反问引导对方思考。不论回答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日常沟通中,反问式回答会令人心生不悦,进而产生距离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五的作业会比平时多一些,每当我洋洋洒洒在黑板上一条条布置完作业,收笔的瞬间,底下总会传来木木同学的疑问:“老师,是写在练习本上对吗?”“老师,这个也要写上班级对吧?”“老师,一定要用A4纸才行吗?”……他的问题每天都很多,都很零碎,一开始,我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直接反问他:“你是第一次做我的作业吗?我写在黑板上的字,你是看不清楚吗?”后来实在太烦了,直接无视他的提问,其他同学也习惯了。甚至旁边的同学都会帮我回他:“你没长眼睛啊?老师都写在上面了!”
这些戏码天天上演,直到我有了“反问式回答”的概念。天啊,过去我的回答怎么这么令人讨厌呢?作为一个在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有这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难得他能一次次请教我,我好好说话不行吗?不知道他过去有没有被我的回应伤害到。看完网络上的解析,我恍然大悟!“反问式回答”真的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暴力。
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会选择反问,而不是直接回答,我的出发点是:我上次也是这么布置作业的,你不知道用练习本吗?为什么你的同桌就没有问题,就你事多。潜意识里,我很不耐烦,暗暗责备木木同学怎么小问题一堆呢。
好在我们班的木木同学是个乐观可爱的孩子,他依旧不懂就问。但是,其他孩子可就未必这么幸运了。每个班级中都有类似的“问号孩子”,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反问式”暴力对待呢?
我的悔悟时间来得太晚,导致其他同学也学着我的样子反问他,难怪他作业老是出错,想必在老师这里吃了闭门羹之后,其他同学也没好好回答过他的问题。学习本来就是个慢功夫,不要渴望每个学生都十分机灵,一点就通。面对一些小问题,我们作为老师可以更有耐心一些,不是说静待花开吗?
这段时间,面对木木同学的问题,再小,我都能有意识地好好回答他了。课堂上,他偶尔提的问题偏离主题,我会提醒他,下课我们再处理;课后,他问我手抄报尺寸8开到底是多大的时候,我会直接拿出样本给他。或许,我在改变,他也在改变,前几天的放学路上,我们还边走边聊了一会儿如何对对子。这不,小问题问着问着就少了,有价值的问题就慢慢多起来了。
原来,我们可以选择不当“反问式”老师。好好说话,真的不难,用陈述句,温和一点,耐心一点。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回答,而是这背后温暖的交流与爱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