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科学”课让乡村青少年畅享科普盛宴
□ 吴春喜
字数:1071
2024-11-06
版名:声音
在2024年的金秋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流动科学课”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悄然绽放,为这片广袤而遥远的土地带来了科学的种子与希望的光芒。这场由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抖音联合发起的科普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智慧的传递,更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一次深刻诠释。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广西、河南、甘肃、福建、吉林等多个省份,为30所中小学的5000多名学生带去了前所未有的科普盛宴。它不仅拓宽了科普教育的边界,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城乡教育资源的距离。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在科学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都是制约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瓶颈。乡村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设施,与一线城市的学生相比,在科普资源的获取上存在显著差距。同时,乡村学校的科学教师多为兼职,备课压力大,缺乏专业培训和权威教辅资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流动科学课”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精准施策,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和抖音上的科普创作者深入乡村一线,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将优质的科普内容直接送达学生手中。这不仅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为乡村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的高度评价,无疑是对这一创新模式的最好注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科普教育的形式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抖音作为此次活动的合作伙伴,发挥了其平台优势,精选了大量科普知识类视频,上传至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供乡村学校免费使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科普的严谨性,又增添了新媒体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科普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更重要的是,“流动科学课”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世界、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流动科学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路上,创新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这不仅是对乡村青少年个人发展的助力,更是对整个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流动科学课”能够持续深化,覆盖更多地区,惠及更多孩子,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教育公平的道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