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评价需要新“指挥棒”

□王恩奎

字数:1223 2024-11-06 版名:声音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基本是由教育部门主导并围绕人才供给侧(职业院校)能力水平展开的。然而这一次,终于迎来从人才需求侧(企业)进行的教育评价尝试。10月20日,在浙江南浔举行的第二十届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上,10位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嘉宾将手掌放置在大屏幕上,开启了一份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历时7个月研制出的“汽车行业典型技术技能岗位就业高适配性职业院校专业推荐名单”。这是我国首个由行业和企业主导评价职业院校的名单。开启这份名单的嘉宾悉数来自行业和企业,没有以往常见的教育行政领导或教育领域专家。(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年初,受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为首批4个试点单位之一,由行业主导,企业主评,在汽车行业开展典型技术技能岗位职业院校人才供需适配性评价探索实践工作。这是“以人才需求侧为牵引,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实践。
  职业教育同样需要选拔,选拔能够适应岗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入企业,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好不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由用人单位来评价。但是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指挥棒”都是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业内将“比对量才”式的职业能力测评,形象地称之为“曹冲称象”,“王婆卖瓜”式的自我评判,存在弊端显而易见。
  如今,职业教育评价有了新“指挥棒”,交由行业主导,企业主评,企业成了主角,有了全新的人才需求侧的评价新模式,这为未来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处理好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尝试。这传递行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风向标,从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出发,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指引,助力职业院校、专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质量观。
  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就是主要由市场、企业、行业说了算。适配性评价工作以行业用人评价支撑教育评价,职业教育通过构建行业主导的“谁用人、谁考核、谁认证”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评价机制让企业、行业主导,融入龙头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标准,实现了精准育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适配性评价工作以行业用人评价支撑教育育人评价,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创设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良好制度环境。
  职业教育评价有了新“指挥棒”具有示范意义,职业教育就是应面向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对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就必须坚持这种办学导向。积极推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人才,从而适销对路。把职业教育评价“指挥棒”交给市场,交给企业,有利于人才培养。从而围绕人才需求侧适配度与满意度,以破解就业岗位匹配度和适应度不高难题为切入口,坚持“跳出教育评教育”,探索“行业主导、企业主评、校企双向奔赴”的评价模式,以评价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倒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