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路径探索

□ 朱绪晖

字数:1452 2024-11-03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将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的道法核心素养。其中学科实践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让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三观,以此强化对知识的感悟,有效实现“知行合一”。下面笔者将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合理构建情境化教学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应该重视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能力协同提升。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将与学生相符的生活场景引入情境教学之中,并且通过合适的案例与角色扮演等方式构建合适的情境。首先,教师需要注意选取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事件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如校园欺凌、家庭矛盾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在情境中设置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情境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结合。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还要注重情感的引导与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时,可以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以此让学生的道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环境并体验真实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设计一个关爱家人的案例,让学生当一天家庭的“主人公”。在周末帮助父母干家务、做饭等,在情境中探究相关问题,解决单元中的难题,在情境中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进行学习。如,播放关于父爱或母爱的公益短片,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感受父母之爱。
  二、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照本宣科的讲解兴致不高,更加偏向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合理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中通过学科实践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学生的道法核心素养能够全面发展。还是在教学《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且模拟各自家庭中的不同成员,让各个小组间对比自身家庭情感和家庭关系,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发自内心地感恩父母,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容合理内化吸收,并进行有效迁移。游戏化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并且能够获得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三、合理开展家校合作模式
  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以“家校合作”为载体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以此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全面成长。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需要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到道法课堂之中,并分享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看法和想法。其次,教师也要积极建立高效的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道法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最后,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需要家长合作参与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提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以及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教师可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善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