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怕吃苦不缺精神”的情怀工作育人
——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任康元
字数:2683
2024-10-30
版名:视点
□张晨悦 实习生 梁羽轩
2024年暑假前,来自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学生家长代表,在泾河第一中学初三毕业典礼上,将几面锦旗送到执行校长任康元手中,表达对学校办学的认可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几个月后,在第40个教师节前夕,一则喜讯从北京传来:任康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面对肯定与鼓励,已经32年教龄、拥有3年援藏经历的任康元略显平静,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埋头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我一生的财富。”他说。
2019年7月,在陕西省西安中学工作的任康元带着使命与热情踏上了雪域高原,开始在拉萨阿里高级中学任教,后来担任校长。向来身体健康的任康元,在抵达当晚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6%,强烈的缺氧让他呼吸困难。彼时,一场因肺结核引发的疫情正在校园传播,面对这样的“下马威”,任康元凭借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怀揣“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援藏团队一起守护师生们的健康。
“来到学校后,我发现学生全部住校,由于亲人不在身边,他们生病后只能找老师,因此,带学生到医院看病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常态,为学生垫付医药费的现象司空见惯……”为解决这一问题,任康元多方奔走,积极联系自治区有关部门,最终与拉萨市相关医院建立了学生就医“绿色通道”,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在校内传播的风险。
拉萨阿里高级中学是异地办学,因此每学年,任康元都带领骨干教师团队深入阿里各县学校送教帮扶。白天,他们深入调研,针对各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帮扶方案;晚上,他们进行家访,认真记录家长的每个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教育支持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2020年冬天,一次家访中,任康元走进高三学生扎西江村的家里。扎西江村的家位于羌塘草原腹地革吉县县城外20公里。当他们驱车抵达时,突遇停电,四周一片漆黑,手机也没有信号。最终,靠着扎西江村家的两个弟弟妹妹用手电筒照出的微弱光束,他们才找到了地方。彼时,气温低至-20℃,扎西江村的弟弟只穿着一条单裤。家中陈列简陋,一个大炉子正在烧着牛粪用以取暖。在交谈中得知,扎西江村的父母在外放牧,许久才回来一次,平时三个孩子由奶奶照看。这般情形,让任康元心头猛地一紧,临走时,他将身上仅有的1000元现金递给奶奶,奶奶那满是沧桑的脸上写满了感激之情。
“只有深入边疆学生家庭,才能深切感知边疆教育的现状和群众对子女上学的迫切。”任康元说,那里的孩子都热爱学习,因此,“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放弃。”怀揣这种信念,任康元立志要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带到这片土地。于是,他和他的同事积极主动地联络,克服种种困难,在校园里建成自治区首座5G教室和教研室,大力推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拜师帮教”行动,强化民主治校……三年时间,拉萨阿里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很多学生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援藏归来,任康元的体重轻了、皮肤黑了,但他的劲头更足了。2022年8月,受陕西省西安中学委派,任康元开始全面主持西咸新区泾河一中的管理工作。这所学校2020年由泾河新城党工委、管委会投资新建,委托陕西省西安中学管理。
任康元深知,要办一所区域优质学校、百姓满意学校,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成绩,更要关心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于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任康元和管理团队提出了“办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养成教育作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普通话,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堂上笔不离手,认真书写且眼神专注;自习时安静读书,做好笔记并深入思考;在宿舍内物品摆放规范,按时作息且尊重舍友……从这些日常点滴着手,悉心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每次从校园里走过,看到很多个角落都有学生在看书,见到老师也主动问好,我就深感欣慰。”任康元说。
优质的教育必须有优质的师资作为支撑,作为一所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校,泾河一中在强师方面下足了功夫。“学校现有教职工210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硕士学位占比超过了70%……”任康元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去”,分批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学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请进来”,走进学校督导听课、评课,与授课教师一起座谈、研讨。
任康元说,除了被动推着走,学校更希望教师们能主动跑起来,而这个动力就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赛教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不断的赛教,我这个新手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郑璟妍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时说。
在特色校园建设方面,任康元和管理团队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好玩”的学校。他们立足泾河新城农耕传统、发展特色和地处汉阳陵附近的便利条件,渐进式启动“体验馆式”校园建设。通过打造汉文化体验馆、农耕文化体验园、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光伏体验馆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能科普全面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此外,泾河一中还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48个学生社团,分层分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同时,学校把研学作为促进学生思维重构与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表达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行走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里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长长见识。”任康元说。
如今,泾河一中已经成了周边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陕西省优质学科建设基地、西安市中小学德育创新实验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民族团结示范校等40余项荣誉。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任康元一直忙于与西藏阿里地区联络沟通,商定“阿里班”学生来校学习的事宜。
“只有真正到西藏工作生活过,才能真切感受到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带来的困境。”援藏归来后,这种感受愈发强烈,内地与西藏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距让他始终心系那里的孩子们。他不断思索着:如何才能为那里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如何才能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枷锁,让那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年援藏行,一生教育情。”到今天,任康元还记得自己初登西藏讲台时,孩子们那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憧憬的眼神,他带着这份对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亲自参与班级的筹备工作。“‘阿里班’的开设是一次极具开拓性的教育实践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内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阿里学子成长成才,探索出一条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区域特色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任康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