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

□陈丽君

字数:1646 2024-10-30 版名:文苑
  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姓刘,权且称他老刘吧。他是我们村年龄最大、手艺最好的老篾匠。但随着村庄里的人们纷纷搬去了城市打拼,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干篾匠活了,原来的徒弟们也已经改行。“老咯,干不动了,可惜了这一身制作篾器的手艺。”老刘常常这样对他的老伴儿说。话虽如此,但当他看到老旧的篾器时,眼睛里的光芒却仍旧是温柔而明亮的。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就是再年轻五十岁,也不会有人叫他制作篾器了。
  某年秋天,老刘找来了他的徒弟小王,说是想和他拉拉家常,真实想法则是想把珍藏了十几年的大篾刀传给他。
  小王不知是不理解师傅的意图,还是这个行业真的走向了末路,死活不肯收下这把陪伴了师傅几十年的大篾刀。因由他虽未明说,但村里的人都知道,小王早就改行做木匠了。木匠这几年比篾匠好找活儿,建筑工地要,家具厂要,技术好的收入也很高。所以现在这把大篾刀对于他来说毫无用处。老刘活了大半辈子,哪能看不懂徒弟拒收背后隐藏的原因呢。“这么好的篾刀,可惜了!”徒弟走后,他抚摸着那把篾刀不无可惜地说。
  小王回家后,就把师傅老刘请他吃酒拉家常的事跟妻子说了。他的妻子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二话不说叫小王赶快回去收下那把已经用不到,放在家里还碍事的大篾刀。“你是不是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咱,你咋还拒绝了呢?他老人家得多伤心呀!”一语惊醒梦中人,小王饭都顾不上吃,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师傅家里,师傅的脸色很不好,但一听到是特意赶回来取那把大篾刀时,他先是一怔,然后淡淡地说:“ 那就择个吉日再拜个师吧。”说完他转身回到房中,老泪纵横。
  小王经过妻子的点拨,已经领悟了师傅的意图,立马回去找先生择了吉日重新拜师。老刘含着热泪把他那把大篾刀郑重地交给了徒弟。
  两个月后的一天,小王突然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说师傅老刘过世了。曾悉心教导了他五六年的师傅突然走了,小王心里难受得很,虽然他现在没有干老本行,但师傅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他又想起了师傅当年的严格教导,想起了出师后的踌躇满志,想起了行业随时代变迁,想起了师傅的坚守,他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
  时光如箭,十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些年里,小王也早已成了他人口中的老王。他还是和十年前一样,隔段时间就要拿出师傅的大篾刀看看,是否生锈了,是否像当年的师傅一样在渐渐变老。我想,他不仅是在看刀,也是在看师傅的精神,是在看他该如何真正继承师傅这把刀。
  就在老王对着大篾刀沉思之际,意外事件发生了。这一天,一位来自城市的年轻人找上门来,希望老王能够教他制作一件特殊的篾器—— 一个用来制作竹编工艺品的篾圈。这个年轻人表示,他在城市里看到了许多用竹片编制的工艺品,觉得非常有趣和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尝试制作。
  老王看着这个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年轻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他开始意识到,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篾匠这个行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仍然有人对传统的竹编技艺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于是老王开始像当年老刘带他一样,悉心教导这个年轻人,将他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们一起研究各种篾器的制作方法,探讨竹编工艺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老王逐渐找回了当年对篾匠行业的热情。随着时间推移,老王渐渐发现这个年轻人对于竹编技艺的热爱与日俱增,看着年轻人在竹编世界里从无知到有知,从陌生到熟稔,老王内心充满了欣慰与期待。他坚信,这个年轻人将会成为篾匠行业中新的传承者,将这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
  老王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再允许他继续从事辛苦的竹编工作。于是,他将师傅留给他的那把大篾刀正式传给了年轻人。“这不仅仅是一把刀的传承,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啊。”交接篾刀的时候,老王热泪盈眶,他明白了当年师傅的心情。年轻人郑重地接过了大篾刀,并承诺将篾匠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竹编艺术的魅力。
  现在的老王已经不能亲自制作篾器了。他老了,现在的他时常坐在葡萄藤下的摇椅上,回想他的师傅老刘,想起那个和他学做篾匠活计的年轻人,想着想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从他的嘴角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