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比赛进课堂,“课前三分钟”个性扬
□索亚斌
字数:1472
2024-10-27
版名:知行
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是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从教二十余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
“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是全班学生轮流在每节课前三分钟完成同题口头表达任务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此项活动的灵感最早来源于“超级女声”节目。受“超女”比赛的启发,我也为课前系列活动设置了初赛、复活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课前三分钟”活动初赛,学生6—8人为一组,一周内每节课依次登台完成指定活动内容,时间不少于2分钟,不超过3分钟。提前指定评委,任命一人为评委会主席。学生评委以10分为满分评判打分,评委会主席周五汇总,下周一点评并公布成绩。每周评出一名优胜者和一名最差者,优胜者参加班级总决赛,最差者继续参加下周比赛,杜绝有人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期末举行班级总决赛,决赛前有复活赛,根据情况复活1—2名有实力的选手。复活赛是专门为发挥失常和不服输的同学设置的,给他们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每周优胜者和复活选手共同参加期末总决赛,争夺冠亚季军。
总决赛设置两轮比赛。两轮比赛开始之前,为了缓解选手的紧张情绪,我会安排一个简短的拉票环节,选手依次上台用一两句话为自己壮胆,为自己拉票。第一轮一对一PK赛,胜者进入下一轮。第二轮现场抽题,前者比赛,后者抽题准备,前者结束后者登台比赛。最后全班投票,依票数高低排出名次。
当然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说初赛第一组的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不知道怎么做,也往往做不好。我便鼓励或指定优秀学生打头阵,示范引领。初赛第一组,教师要加强现场点评和指导,对于表现好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给予高度肯定,让学生有样可学,这样更容易让活动迅速进入正轨。
复活赛是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鼓动相结合。尤其对于能力尚佳但又缺乏自信的孩子,我经常以往年复活赛优秀选手在总决赛拿到冠亚季军的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卸下包袱放手一搏。
总决赛毕竟只有少数人参与,为了不让其成为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个别人的秀场”,活动主持人、评委、记分员等角色由学生自主报名。比赛期间设置现场点评环节,让更多人有发言权,这样会使比赛迅速升温,也会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点评等互动方式的加入,让总决赛成为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的大联欢。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也从当前学生热捧的综艺节目中再次受到启发,有了新的设想。比方说开展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为团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比方说总决赛加入“帮帮唱”等形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并得到锻炼。总之,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悄然爱上语文,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赢在了比赛的机制上,至于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学情进行选择。多年来,我选择尝试了很多比赛内容,经过实践检验,保留了诸如朗诵、“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演讲比赛、时事点评、原创作品分享等多项可行有效的内容。
多年来“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登台表达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二十多年来,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也坚定了信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不断完善“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努力创设语文情境,凸显语文的实践性,在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方面不断前进。
“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是全班学生轮流在每节课前三分钟完成同题口头表达任务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此项活动的灵感最早来源于“超级女声”节目。受“超女”比赛的启发,我也为课前系列活动设置了初赛、复活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课前三分钟”活动初赛,学生6—8人为一组,一周内每节课依次登台完成指定活动内容,时间不少于2分钟,不超过3分钟。提前指定评委,任命一人为评委会主席。学生评委以10分为满分评判打分,评委会主席周五汇总,下周一点评并公布成绩。每周评出一名优胜者和一名最差者,优胜者参加班级总决赛,最差者继续参加下周比赛,杜绝有人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期末举行班级总决赛,决赛前有复活赛,根据情况复活1—2名有实力的选手。复活赛是专门为发挥失常和不服输的同学设置的,给他们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每周优胜者和复活选手共同参加期末总决赛,争夺冠亚季军。
总决赛设置两轮比赛。两轮比赛开始之前,为了缓解选手的紧张情绪,我会安排一个简短的拉票环节,选手依次上台用一两句话为自己壮胆,为自己拉票。第一轮一对一PK赛,胜者进入下一轮。第二轮现场抽题,前者比赛,后者抽题准备,前者结束后者登台比赛。最后全班投票,依票数高低排出名次。
当然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说初赛第一组的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不知道怎么做,也往往做不好。我便鼓励或指定优秀学生打头阵,示范引领。初赛第一组,教师要加强现场点评和指导,对于表现好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给予高度肯定,让学生有样可学,这样更容易让活动迅速进入正轨。
复活赛是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鼓动相结合。尤其对于能力尚佳但又缺乏自信的孩子,我经常以往年复活赛优秀选手在总决赛拿到冠亚季军的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卸下包袱放手一搏。
总决赛毕竟只有少数人参与,为了不让其成为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个别人的秀场”,活动主持人、评委、记分员等角色由学生自主报名。比赛期间设置现场点评环节,让更多人有发言权,这样会使比赛迅速升温,也会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点评等互动方式的加入,让总决赛成为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的大联欢。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也从当前学生热捧的综艺节目中再次受到启发,有了新的设想。比方说开展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为团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比方说总决赛加入“帮帮唱”等形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并得到锻炼。总之,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悄然爱上语文,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赢在了比赛的机制上,至于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学情进行选择。多年来,我选择尝试了很多比赛内容,经过实践检验,保留了诸如朗诵、“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演讲比赛、时事点评、原创作品分享等多项可行有效的内容。
多年来“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登台表达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二十多年来,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也坚定了信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不断完善“课前三分钟”系列活动,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努力创设语文情境,凸显语文的实践性,在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方面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