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生产者”的八大新期待
□张民选 李 铮
字数:2649
2024-10-27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从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视野和世界教育发展的使命共识中洞察学习。
教师,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人们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许基本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全新期待。随着世界急剧变革,教育实践的场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意义以及教学行动的价值体系也正在悄然发生系统性变革。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是这种变化趋势最为关键的特征。
世界教育变革对教师的
八大期待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能够应对正在急剧变化社会的合格教师呢?怎样才能帮助教师成长为更高效能的专业人士?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围绕教育议题展开了密集研讨,对重视教育作用和有效调动教育力量寄予极大期望。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仁川宣言暨2030教育行动框架》,教育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成为实现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动全球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领导者和协调者,相继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2015年)、《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2021年)。在《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将教学重铸为一项协作性职业,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和知识生产者。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联合国极为罕见地专门组织召开“教育变革峰会”(TES),将教育置于全球政治议程的中心,号召各国领袖、社会各界和教育同仁采取“势在必行的紧急政治行动”(urgent political imperative)推动教育重回发展正轨。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美国联邦教育部召开主题为“为未来而教”的国际教师专业峰会,提出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三大议题。上述国际会议的主要研讨成果和倡议,凝聚了国际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最新认识,也是理解变革中的未来教育者角色的重要基础。学校教师需要理解和回应世界对未来教师的八大新期待:
未来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学校。学校是学生“进行冒险、应对挑战和尝试可能的地方”,是孕育创新的开始,教师应当保卫学校的这一使命并改造学校,以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索和创新。
未来教师需要加深对人脑的理解,以学习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对教育影响最大、与人的学习紧密相关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离不开对学科前沿探索的反馈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教师需要加深对人脑构造及学习过程的理解。
未来教师需要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让学习者成为知识建构者。课程是帮助我们发展和完善与知识互动能力的工具,教师应当邀请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共同建构和进一步创造中。
未来教师需要加强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动力来源,是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教师应当超越学科知识传授的单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未来教师需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利用数字工具推进个别化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推动数字教育、服务教育发展。
未来教师需要增进国际理解。在全球化环境下,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帮助学生建立由个人到社区(集体)、国家、国际乃至全球生态的国际理解链层序次,以便他们更好地为未来投身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国际合作事务做好准备。
未来教师需要推进学校在知识社会中的学习方式变革。在知识社会中,创新创造是学习的最高追求。为了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未来社会主人,学校将更多地以生产知识产品的模式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教师需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变革,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并形成知识产品成果的全程提供专业帮助。
未来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认识复杂现实的阐释者”,“让他们成为变革的主体”。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教育转型峰会《关于教育变革的愿景声明》中的发言。这是对“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的阐释,也是前述诸项期待的旨归和落脚点,最能代表《关于教育变革的愿景声明》对教师勾画的未来图景。
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的
角色新意蕴
教师主体性空前重要,成为一切变革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师主体性被置于空前必须的位置,根源于教育与人类自身的两个复杂性。由于教学情境内容的复杂与学生个体的差异,仅仅依赖原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已远不能满足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师既需要扩展学科知识支撑,又需要保持对现实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反思,通过反复的理性判断与实践尝试,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行动。同时,知识生产背景下的教师更加需要发挥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建构与分享来改善教师群体、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行动。
教师的生产性嵌入在教育的场域和教学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将始终是教育专业知识的主要创造者。教师作为问题发现者(Problemdiscoverers),总是首先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并发现、转变为教育研究议题。教师作为经验探索者(Experience explor-ers),总是不断面对问题并反复判断、试误、形成新的尝试和经验并从中发现隐性知识。教师作为合作生产者(Co-produc-ers),总是在与同事和专家合作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共同建构理论。同时,教师也越来越有条件自设课题、开展研究、改善行动并生产和传播知识,成为研究者和创造者(Researchers&innovators)。今天,教育的全过程都嵌入了知识生产,教师的价值因其专业成长能力而备受青睐。
教师的生成性是可持续、可预期的。第一,要提升教师的文化储备,使教师成长为具有阅读热情和探索兴趣的人,这既是作为知识生产者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对某些不能“言传”只能“身教”的习惯、偏好乃至人格形成的文化再生产。第二,要培养教师反思研究的能力,使教师掌握专业认知和知识生产的必要方法工具,推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在持续学习、不断精进中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乃至“怎么研究教和学”。第三,要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充分考虑并积极利用技术与文化对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关联与影响。第四,要培育教师的协作精神,培养教师进行知识生产的意识和勇气,形成教师自觉进行知识生产的责任担当。因此,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从精通学科知识、教育教导知识以及专门的教学知识方面提升其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更要从文化储备、反思研究、数字技术、勇气责任等方面提升教师持续生成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是通向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学校、大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应作出努力,支持校长和教师进行研究创新和知识生产,转型成为知识生产者。(据《中国基础教育》,有删节)
教师,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人们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许基本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全新期待。随着世界急剧变革,教育实践的场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意义以及教学行动的价值体系也正在悄然发生系统性变革。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是这种变化趋势最为关键的特征。
世界教育变革对教师的
八大期待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能够应对正在急剧变化社会的合格教师呢?怎样才能帮助教师成长为更高效能的专业人士?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围绕教育议题展开了密集研讨,对重视教育作用和有效调动教育力量寄予极大期望。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仁川宣言暨2030教育行动框架》,教育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成为实现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动全球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领导者和协调者,相继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2015年)、《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2021年)。在《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将教学重铸为一项协作性职业,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和知识生产者。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联合国极为罕见地专门组织召开“教育变革峰会”(TES),将教育置于全球政治议程的中心,号召各国领袖、社会各界和教育同仁采取“势在必行的紧急政治行动”(urgent political imperative)推动教育重回发展正轨。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美国联邦教育部召开主题为“为未来而教”的国际教师专业峰会,提出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三大议题。上述国际会议的主要研讨成果和倡议,凝聚了国际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最新认识,也是理解变革中的未来教育者角色的重要基础。学校教师需要理解和回应世界对未来教师的八大新期待:
未来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学校。学校是学生“进行冒险、应对挑战和尝试可能的地方”,是孕育创新的开始,教师应当保卫学校的这一使命并改造学校,以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索和创新。
未来教师需要加深对人脑的理解,以学习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对教育影响最大、与人的学习紧密相关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离不开对学科前沿探索的反馈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教师需要加深对人脑构造及学习过程的理解。
未来教师需要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让学习者成为知识建构者。课程是帮助我们发展和完善与知识互动能力的工具,教师应当邀请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共同建构和进一步创造中。
未来教师需要加强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动力来源,是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教师应当超越学科知识传授的单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未来教师需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利用数字工具推进个别化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推动数字教育、服务教育发展。
未来教师需要增进国际理解。在全球化环境下,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帮助学生建立由个人到社区(集体)、国家、国际乃至全球生态的国际理解链层序次,以便他们更好地为未来投身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国际合作事务做好准备。
未来教师需要推进学校在知识社会中的学习方式变革。在知识社会中,创新创造是学习的最高追求。为了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未来社会主人,学校将更多地以生产知识产品的模式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教师需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变革,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并形成知识产品成果的全程提供专业帮助。
未来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认识复杂现实的阐释者”,“让他们成为变革的主体”。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教育转型峰会《关于教育变革的愿景声明》中的发言。这是对“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的阐释,也是前述诸项期待的旨归和落脚点,最能代表《关于教育变革的愿景声明》对教师勾画的未来图景。
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的
角色新意蕴
教师主体性空前重要,成为一切变革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师主体性被置于空前必须的位置,根源于教育与人类自身的两个复杂性。由于教学情境内容的复杂与学生个体的差异,仅仅依赖原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已远不能满足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师既需要扩展学科知识支撑,又需要保持对现实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反思,通过反复的理性判断与实践尝试,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行动。同时,知识生产背景下的教师更加需要发挥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建构与分享来改善教师群体、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行动。
教师的生产性嵌入在教育的场域和教学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将始终是教育专业知识的主要创造者。教师作为问题发现者(Problemdiscoverers),总是首先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并发现、转变为教育研究议题。教师作为经验探索者(Experience explor-ers),总是不断面对问题并反复判断、试误、形成新的尝试和经验并从中发现隐性知识。教师作为合作生产者(Co-produc-ers),总是在与同事和专家合作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共同建构理论。同时,教师也越来越有条件自设课题、开展研究、改善行动并生产和传播知识,成为研究者和创造者(Researchers&innovators)。今天,教育的全过程都嵌入了知识生产,教师的价值因其专业成长能力而备受青睐。
教师的生成性是可持续、可预期的。第一,要提升教师的文化储备,使教师成长为具有阅读热情和探索兴趣的人,这既是作为知识生产者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对某些不能“言传”只能“身教”的习惯、偏好乃至人格形成的文化再生产。第二,要培养教师反思研究的能力,使教师掌握专业认知和知识生产的必要方法工具,推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在持续学习、不断精进中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乃至“怎么研究教和学”。第三,要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充分考虑并积极利用技术与文化对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关联与影响。第四,要培育教师的协作精神,培养教师进行知识生产的意识和勇气,形成教师自觉进行知识生产的责任担当。因此,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从精通学科知识、教育教导知识以及专门的教学知识方面提升其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更要从文化储备、反思研究、数字技术、勇气责任等方面提升教师持续生成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是通向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学校、大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应作出努力,支持校长和教师进行研究创新和知识生产,转型成为知识生产者。(据《中国基础教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