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赵静
字数:1577
2024-10-20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为学生布置数量过多、形式枯燥、缺乏针对性、内容重复的作业,以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阻碍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这一情况,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高段数学课堂作业时应从题量、内容质量、完成形式等方面入手,设计少而精、少而新的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针对性、趣味性,高效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展现课堂作业的价值。
一、设计题量适当、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低段、中段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总是给学生布置大量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的作业,就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不仅应把握题量,还要选择知识点丰富且形式多样化的习题,并对其进行适当地“变式”或整合,使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二、布置层次化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有梯度和针对性,接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要求与“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为激发小学高段学生挑战较难数学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数学教师可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布置游戏化、层次化的作业,从而实现整个班级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均衡发展。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这一模块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能力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在讲完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困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当他们回答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割补法和推拉法两种方式时,教师可让数学学习水平处于中等的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式求解并写下解题思路;最后可为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有这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它的底增加2cm时面积就增加20cm2,高增加3cm,它的面积就增加45cm2,求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设计这种层次化的作业,不仅能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架起一个数学思维支架,还能提升学优生的数学归纳迁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质量。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高段学生空间观念、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程度较低,无法学以致用,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作业设计环节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也无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故而,在设计作业时,数学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设计具有“生活味”的作业,让他们深入感知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负数的含义并能将其合理地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作业,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学生说出一句意思相反的话。①向前走(向后走);②飞机向上飞了500米(向下飞了500米);③今天的气温比昨天上升了6度(降了6度)。然后向学生提问:“以上现象中,什么是正?什么是负?”这样的课堂作业可以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还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既要基于教学实际设计题量适中、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设计分层化、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课堂作业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并逐渐形成较强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
一、设计题量适当、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低段、中段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总是给学生布置大量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的作业,就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不仅应把握题量,还要选择知识点丰富且形式多样化的习题,并对其进行适当地“变式”或整合,使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二、布置层次化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有梯度和针对性,接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要求与“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为激发小学高段学生挑战较难数学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数学教师可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布置游戏化、层次化的作业,从而实现整个班级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均衡发展。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这一模块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能力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在讲完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困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当他们回答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割补法和推拉法两种方式时,教师可让数学学习水平处于中等的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式求解并写下解题思路;最后可为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有这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它的底增加2cm时面积就增加20cm2,高增加3cm,它的面积就增加45cm2,求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设计这种层次化的作业,不仅能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架起一个数学思维支架,还能提升学优生的数学归纳迁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质量。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高段学生空间观念、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程度较低,无法学以致用,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作业设计环节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也无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故而,在设计作业时,数学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设计具有“生活味”的作业,让他们深入感知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负数的含义并能将其合理地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作业,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学生说出一句意思相反的话。①向前走(向后走);②飞机向上飞了500米(向下飞了500米);③今天的气温比昨天上升了6度(降了6度)。然后向学生提问:“以上现象中,什么是正?什么是负?”这样的课堂作业可以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还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既要基于教学实际设计题量适中、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设计分层化、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课堂作业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并逐渐形成较强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