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和谐共振

——以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为例探讨集团化办学之路

字数:2476 2024-10-20 版名:理论
  □白彩玲
  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拥有着深厚且悠远的教育历史与经验。从2016年至今,为应对社会与时代要求,后宰门小学实施了“名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兼并融合四所学校、一长多校一所学校、委托管理三所学校,同时“名校+”一所学校,目的是让高品质办学的“红利”分享给更多家庭与孩子,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此目标,后宰门小学在集团化办学的路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分析重构——顶层设计为优质发展赋能增值
  “双减”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创变行动。后宰门小学基于“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政策的落实,将为学生提供质量优良、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为目标,达到深入优化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重视“三个课堂”,切实落实五育并举,同时切实保障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保证学生完成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
  确立“诚正修惠”战略体系。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后小教育集团”)经过深入研究讨论,确定以“诚正修惠”为核心理念,即从“诚意”之梁、“正心”之梁、“修己”之梁、“惠人”之梁四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要求从单一成绩变为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以及“核心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关注教与学融合,落实知识输入与输出的“闭环”。
  在这一变革背景下,集团各校也同步在课堂教学层面确立了“诚意”“智慧”“生命”三个核心词,分别从“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支架的智慧搭建”以及“学习的融合创新”这三个指向对好课堂标准进行研究。把“讲堂”变为“学堂”,先学后教,对学生生命成长给予信任和尊重,同时重在聚焦课堂教法和学法,教的得法,学的有法,更加注重从生活连接、学科融合以及文化感知的角度进行延展和提升。
   ▶制度优化——开阔视野激发教育动能
  “论坛效应”中的思维革新。2015年7月,后宰门小学与被委托管理的华远君城、海蓝城两所民办性质小学,举办了“时光正好,微笑前行”期末总结大会暨“变革中的学校管理论坛”,拉开了后小教育集团年度主题论坛大幕。2018年7月,后小教育集团承办了“一枝一叶映诚正,一草一木见修惠”为主旨的品质论坛活动;2019年2月,后小教育集团策划举办了“诚正育人,修惠致远”第二届品质教育论坛;2020年11月,后小教育集团围绕“生根传统的现代学校之路”主题,线上承办了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西安市新城区区域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后小教育集团在努力创建品质办学进程中的方法和经验、理念与成效。
  “图景式”走校带来新功效。所谓“图景式”,即集团全体干部集中联动,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对接项目内容,跟进学校最近发展区,用第三方甚至多方视角,全方位多角度看学校,对各学校、各年段、各学科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复盘、教研和有效评价。
  集团“图景式”走校,是要形成集团有规划引领、学校有创新突破,切实按照“一校一策”,整体推进提升办学质量。目的是将后小教育集团化办学之价值共识、愿景目标、系统构建、重点项目、执行路径等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守得住、做得实、办得好”的现实,让所有看得见的图景规划,守得住本质的理想以及照得见人性的标准,换得了场景的行动,成为集团化办学的智库里有长久牵引力和助推力的生命基因。集团的走校行为和学校的一切愿景行为,目的是通过“一堂课”的“观·看·探”,梳理出当前学校在各方面各维度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找准破解方法,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相结合,将汇总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在规定时间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交集团备案,以便在后续走校中看成效,成为可视化成果。集团的力量助力执行校长研究新生态教育和再塑生命新样态。走校行为成为促进学校搭建多元平台(微格展示)和能量转化(持续迭代)的温情支持。
  “一校一策”激活内驱力。按照“统一管理、统筹协调、有的放矢、有效推进”总原则,集团对各校前期办学整体梳理,“问症把脉”,以“一校一策”思路,针对校情、班子情况、学生情况、家长情况,从管理、教学、教研、课程、课堂、活动、个人成长、团队建设、部室建设等全方位加以综合研判,各学校结合办学及发展目标,精心规划,出具策略,切实推进。在“一校一策”的基础立场下,有效制定集团化办学总方针,构建由总校把控的专业教育评价队伍,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集团总校的孵化功能,力求实现各分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总方针。
   ▶经验传递——均衡发展教育一体共进
  “名校长共同体”统筹规划,全面指引。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教研等多层面进行引领和培养,对“执行校长共同体成员”进行传帮带,争取在有限时间段里让“共同体成员”有提升,有收获,能胜任和担当尤其是能引领学校或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新发展。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加强因才培养和因材施教的针对性,诸如对能力强、善思创者,向学科带头人方面培养;细心认真者,就向优秀班主任方面培养;善研究者,则负责课题实验,带动教科研活动稳步推进。
  “青蓝工程”强基,青年教师固根本。“青蓝工程”实施“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带教机制和岗位练兵机制。“七个一”训练成果体系强化青年教师一般基本功和学科基本功常态训练。提升日常研究的价值,以各级课题为抓手,在日常持续的课题跟踪和循环教研中学会研究、形成突破、自我超越,积淀专业发展实力。
  创条件促成长,打通教师成长通道。每年集团各校根据省、市、区及校内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安排,为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展示、比赛以及教育教学论文、教法设计、课件评比等活动创造条件,大力协助,促使成长,争取成功。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新的发展规模、新的师生团体、新的行为习惯必然催生和需求新的文化来促进学校顺利整合与跨越发展。如何达成学校发展的“正融合”,并借助于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实现文化再造,使集团产生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内驱力,推动集团实现共享、共融、共创、共赢,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政策与时代的发展变动是常态,不同观念激荡碰撞此消彼长,后小集团化办学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唯有坚守初心,资源共享,共求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和谐共振,才能保证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