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育并存”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吴维煊
字数:1197
2024-10-16
版名:声音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教师们以教育家的情怀及素质把人育好,“育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所在。如何更好地“育人”呢?首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把“育己”做好,因为“育己”既是“育人”的基础,也是“育人”的需要。
“育己”,就是自我教育、自我培养与自我发展。教师充分重视“育己”,就会让自己的知识、能力、素养等不断得到提高,就会对“育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育己”呢?前提是要有自我培养目标,例如,成为名特优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引领学校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草根教育家。目标有了,就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讲台上。
育好自己,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格局与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引领,就会在“育己”与“育人”的协调并进中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教育天空。仅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言,重视“育己”,处理好“育己”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带到新的高度。但是,对于成为教育家型教师而言,仅做好“育己”与“育人”还远远不够,还要在“育社会”上下功夫。
“育社会”,就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提高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人士的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及文明程度,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让自己的才智在社会这个大讲堂中得到充分的施展。
对教师而言,课堂是“育人”的第一阵地,但是,全方位“育人”仅靠课堂还远远不够,还要将教育的着力点向社会拓展,还要在拓展教育场域的过程中,以教育家的情怀向社会解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传递教育理念及知识,尽己所能在社会教育的舞台上贡献力量。
例如,在家访及与邻居等社会公民聊天时,不要仅仅谈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还应以教育家的责任感向社会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改方略等,并在介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育人理念、任教学科的育人作用等向社会渗透,让与自己有交集的公民对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对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有更多的关注,并能量体裁衣地为他们提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指导,在细微之处实现“育己”与“育社会”的协调并进。
另外,部分对社会教育有兴趣的教师还可通过抖音、微信等自媒体,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社会进行科技、法律、人文、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推广,为社会教育尽绵薄之力。还可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把书本知识激活、讲透。
“育己”“育人”“育社会”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育己”是“育人”的基础,“育人”越多,与社会的链接越多,“育社会”的机会也就越多。当“育社会”能够走深走实时,就会极大拓展课堂中“育人”的视野。在“育人”及“育社会”的双重责任的驱动下,就会更加重视“育己”,就会在“三育并存”中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教育家。
“育己”,就是自我教育、自我培养与自我发展。教师充分重视“育己”,就会让自己的知识、能力、素养等不断得到提高,就会对“育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育己”呢?前提是要有自我培养目标,例如,成为名特优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引领学校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草根教育家。目标有了,就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讲台上。
育好自己,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格局与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引领,就会在“育己”与“育人”的协调并进中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教育天空。仅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言,重视“育己”,处理好“育己”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带到新的高度。但是,对于成为教育家型教师而言,仅做好“育己”与“育人”还远远不够,还要在“育社会”上下功夫。
“育社会”,就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提高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人士的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及文明程度,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让自己的才智在社会这个大讲堂中得到充分的施展。
对教师而言,课堂是“育人”的第一阵地,但是,全方位“育人”仅靠课堂还远远不够,还要将教育的着力点向社会拓展,还要在拓展教育场域的过程中,以教育家的情怀向社会解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传递教育理念及知识,尽己所能在社会教育的舞台上贡献力量。
例如,在家访及与邻居等社会公民聊天时,不要仅仅谈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还应以教育家的责任感向社会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改方略等,并在介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育人理念、任教学科的育人作用等向社会渗透,让与自己有交集的公民对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对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有更多的关注,并能量体裁衣地为他们提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指导,在细微之处实现“育己”与“育社会”的协调并进。
另外,部分对社会教育有兴趣的教师还可通过抖音、微信等自媒体,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社会进行科技、法律、人文、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推广,为社会教育尽绵薄之力。还可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把书本知识激活、讲透。
“育己”“育人”“育社会”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育己”是“育人”的基础,“育人”越多,与社会的链接越多,“育社会”的机会也就越多。当“育社会”能够走深走实时,就会极大拓展课堂中“育人”的视野。在“育人”及“育社会”的双重责任的驱动下,就会更加重视“育己”,就会在“三育并存”中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