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雅韵润童心

——记湖北省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教师王世伟

字数:1686 2024-10-16 版名:新闻


   □高由国
  从京剧的华丽唱腔到昆曲的婉转悠扬,从豫剧的豪迈奔放到越剧的细腻柔情,湖北省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音乐教师王世伟引领着学生在戏曲的海洋中畅游,让传统戏曲文化的鲜花在校园里四季飘香,用梨园雅韵浸润童心。
  梦圆音乐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王世伟从小就喜欢音乐,梦想成为一名音乐教师,通过音乐传递幸福与快乐。1996年7月,她被分配到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魏家老屋小学任教,正式开启了圆梦之旅。校长根据她的特长,让她承担三年级语文和全校音乐课的教学。当时,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更不要说像样的音乐器材。面对“一穷二白”的音乐教学现状,她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没有器材,她就把自家的电钢琴搬到了学校;没有舞台,她就把教室当成孩子们表演的舞台;没有教材,她就翻山越岭到市新华书店购买。就这样,因地制宜把音乐课有声有色地开了起来。自此,封闭的乡村学校有了动听的歌声。
  1997年,全区艺术展演活动中,她组织排练了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30多个孩子的服装、头饰都是她带着孩子们一起亲手制作的。班上有个叫小燕的孩子,渴望参加表演。由于她左眼受伤装了义眼,导致眼眶周围溃烂,有老师担心形象不好,影响比赛成绩。王世伟力排众议,让小燕上场,最终节目获得了一等奖。
  20多年的工作中,王世伟在多个学校任教过。在课堂教学中,她大胆改革,遵循新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和参加丰富多样的文艺实践活动,在声声雅乐中浸润童心,在美妙的音乐中快乐成长。她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究教学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传承戏曲经典,力促特色建设
  2009年,王世伟调入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任教,担任该校音乐课教学工作。她和学校教师团队一起,心无旁骛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央做出“戏曲进校园”的决策部署后,该校萌生了建设戏曲特色学校的构想,王世伟是把这一构想变为现实的关键。
  2017年,丹江口市教育局把太山庙小学确定为戏曲特色试点学校。该校随即成立了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重点工作,制定了《太山庙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王世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她利用国旗下讲话、戏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戏曲知识宣传教育,并在音乐课中单列戏曲课程,讲解戏曲知识,培养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
  王世伟深知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安排,她赴北京西颐小学学习“戏曲进校园”的成功经验,回校后组织二次培训,为学校开展戏曲特色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在课堂上,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示范,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戏曲知识变得趣味盎然。
  王世伟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设立戏曲兴趣小组,选拔有戏曲爱好的学生参加,每周两次开展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她耐心指导学生们进行身段训练、唱腔练习和剧目排演。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都能看到她与学生们一起刻苦排练的身影。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多次精彩亮相,赢得了师生和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不仅如此,王世伟积极推动戏曲文化走进校园的各项活动。她邀请丹江口市艺术剧院的专业戏曲演员到校举办讲座和演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她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博物馆、观看经典戏曲剧目,拓宽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在王世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戏曲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代淑娟等近100人次获得“戏曲小达人”称号。在戏曲的世界里,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美、表现美,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王世伟还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其中市级课题《戏曲进校园的策略的实践研究》已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奖。以她为负责人的《戏曲校本教材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十堰市重点课题。她先后被评为十堰市音乐学科优秀教师、丹江口市优秀教师、音乐学科带头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世伟用自己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戏曲艺术的大门,让戏曲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