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共护美好青春

□李春珊 彭小梅

字数:1053 2024-10-13 版名:知行
  近年来,校园欺凌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角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塑造与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欺凌治理,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明确职责,勇于担当
  预防为先,责任在肩。教师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首要任务是提升预防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科学的方法洞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同时,教师应精准识别学生角色,包括潜在的欺凌者、受害者及旁观者,通过个性化引导,构建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网络。
  及时干预,温情关怀。当欺凌发生时,教师的及时介入尤为关键。通过深入了解事件背景、学生心理及家庭环境,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制定干预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展现出高度的同理心与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支持,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
  安抚后续,促进愈合。欺凌事件后的安抚工作同样重要。教师需耐心倾听学生心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重建自信与安全感。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共同为受欺凌者营造一个更加包容与理解的环境,促进其身心的全面恢复。
  策略实施,精准高效
  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应将治理校园欺凌纳入教学体系中,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育人水平。在面对欺凌事件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应用心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变化,通过关爱与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网络欺凌等新型欺凌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参与规则制定。教师应结合自身经验与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校规校纪的制定工作,针对校园欺凌等失范行为参与制定明确的惩戒机制与规范条例。应与同事共同协作,设立专门的欺凌排查机制,通过日常观察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制止欺凌行为的发生。任课教师可结合自己所教科目特点与治理欺凌的需求开发专项课程与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与后果。
  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应注重发挥班级、学生会等的作用,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与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感。应密切关注社会舆论与热点事件对校园欺凌治理的影响,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教师参与校园欺凌治理需要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