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训练:思考平台思维结构思辨立场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要点
字数:2570
2024-10-13
版名:知行
□黄志英
2020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确定为高考的核心功能。“引导教学”就是说“高考等于教学的指挥棒”。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但是,现在学生议论文的现状大多仅仅是将论点、例子、名言、结论拼凑在一起,没有思维的延伸,致使论证乏力,漏洞百出。这都迫切需要我们的写作教学紧盯高考指挥棒,加强思维训练。在日常教学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可以围绕三项关键能力,从搭思考平台、建思维结构、明思辨立场这“三思”入手进行思维训练。
以当下视野搭思考平台,在事理事实中凸显针对性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在指导“议论要有针对性”这项关键能力的知识短文中,陈述了四个要点。教材中的短文理清了论题、论点与议论的针对性三者的关系,将议论的针对性按照现实的针对性和读者的针对性两个方面进行陈述。
在考场作文中,有的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就指出了所针对的现实和读者,但有的题目却“情境缺失、字少事大”。比如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大多极简,不交代太多情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补充“议论的针对性”,以当下视野为“思考平台”,从当下视野中的事理和事实出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剥离出材料的复杂层次和丰富内涵,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优秀作文。
让文章有针对性,决定了文章需要对当代现实进行展现,有现实针对性的写作立场才能超越无关现实痛痒的肤浅,实现写作关注现实的价值追求。日常教学中要为提升议论的针对性作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当改造教材中的任务,增补现实信息,使写作情境接近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展开评论。学生也要留心积累当下最新出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的热点。
以质疑追问建思维结构,在五问五答中阐述观点
以202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观照被定义,成为自定义》为例:
1.现象引入
一问:对何现象持何观点?
一答:来自外界的“被定义”试图引导我们的舞步,但若过于跟随,则会失去自我;而内心的旋律则是我们“自定义”的节奏,让我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但若过于“自我”,则会自我蒙蔽。(现象)聪明的舞者当在“被定义”与“自定义”间取得平衡,观照“被定义”,成为“自定义”,舞出人生最美的风景。(观点)
2.积极意义二问:此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二答:出自自我或来自他人的定义照亮了我们的身份认同之路。肯定与鼓励的“被定义”能激励我们继续奋进,否定与质疑的“被定义”能提供参照与提醒,我们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被定义成为助力。(“被定义”之利)“自定义”是我们在人生画布上自由挥洒的权利,我们要勇于“自定义”,挑战常规,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定义”之利)
3.带来问题
三问:此现象有何弊端?
三答:定义并非总是准确无误,有时可能存在偏见或局限。“被定义”可能带来捧杀与骂杀;(“被定义”之弊)“自定义”可能带来自嗨与自卑。(“自定义”之弊)
4.本质探究四问:此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四答:“被定义”与“自定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成长。“被定义”既需要“自定义”证明,更需要“自定义”打破。真正的成长与成功并不在于被他人定义,而在于我们能够勇敢地自定义自己的道路。一步步以“自定义”的信心和表现,改变着“被定义”的内容。
5.明确态度五问:对此现象应持何态度?
五答:认真对待“被定义”和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两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是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信念作为自己选择与取舍的坐标。我们不仅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要成为能为世界增添更多色彩和活力的一分子。
日常教学中,要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作积累,就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时,要注重素材的维度,避免只积累正面人物事迹素材,却未对素材进行分类整合、思考和提炼。没有积累概念与概念之间横向对比的素材;没有积累纵向思考为何会这样、要怎样做的素材;更没有从逆向思维出发去搜集整理相反的人物事迹素材。平时注意从三种基本维度去积累素材,才能使作文的结构层次丰富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平面上数量上的堆砌。
以探究本质明思辨立场,在上位概念中提升论证层级
常有学生困惑,自己的作文每个段落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上50分呢?通常这类作文的行文重心是准确的,审题也没有问题,但是思维架构层次没有实现由分到合的进阶,过于俗套,落于二类文。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这类作文主要不是段落的问题,而是整体认知与思考不到位,没探明题目最本质的思辨立场,过多地在看似二元对立概念的表面纠缠,没有将思维层次提升到从二元概念的“上位概念”的角度,确定出准确新颖论点的“论证层级”,以至于对题目的二元概念理解不到位,举例也不能与二元概念相贴切。
如何实现论证思维上的进阶呢?2024年高考作文大多需要在看似矛盾对立的二元思辨中表明立场。表明思辨立场绝不是在貌似两难的看法中,简单地回答是或否。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的两个关键概念关系的复杂性,学会提炼看似矛盾对立概念的上位概念,分析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对立的统一中提炼出上位概念,合二为一,螺旋闭合,以这个上位概念确定思辨立场的高度,写出对立表象后的本质,提升论证思维层级,实现思维上的进阶。提炼上位概念是写作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思维能否走向深刻。准确提炼出上位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明确思辨立场,从而进一步明确文章的论点。
日常教学中要在论证中探究本质、提升思维,就要补充学习哲学思辨关系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思维建模。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学会利用思维模型,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确定有思维高度的论点才能提升论证层级。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写作训练本质上讲就是思维训练。《文心雕龙·附会》有云:“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假如文章的各种头绪失去了主宰,言辞的韵味一定紊乱;文章义理的脉络不流畅贯通,那文体就会显得枯涩。只有能够洞察其中的道理,文章的章节和文辞才会像胶水黏合木头、豆浆凝成豆腐一样自然融合。文章的局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整体问题,而整体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维问题。整体问题不解决,在局部上下大力气,最终写出来的考场作文也都是枯涩的无本之木。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不妨在以上“三思”的训练中多下功夫。
2020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确定为高考的核心功能。“引导教学”就是说“高考等于教学的指挥棒”。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但是,现在学生议论文的现状大多仅仅是将论点、例子、名言、结论拼凑在一起,没有思维的延伸,致使论证乏力,漏洞百出。这都迫切需要我们的写作教学紧盯高考指挥棒,加强思维训练。在日常教学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可以围绕三项关键能力,从搭思考平台、建思维结构、明思辨立场这“三思”入手进行思维训练。
以当下视野搭思考平台,在事理事实中凸显针对性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在指导“议论要有针对性”这项关键能力的知识短文中,陈述了四个要点。教材中的短文理清了论题、论点与议论的针对性三者的关系,将议论的针对性按照现实的针对性和读者的针对性两个方面进行陈述。
在考场作文中,有的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就指出了所针对的现实和读者,但有的题目却“情境缺失、字少事大”。比如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大多极简,不交代太多情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补充“议论的针对性”,以当下视野为“思考平台”,从当下视野中的事理和事实出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剥离出材料的复杂层次和丰富内涵,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优秀作文。
让文章有针对性,决定了文章需要对当代现实进行展现,有现实针对性的写作立场才能超越无关现实痛痒的肤浅,实现写作关注现实的价值追求。日常教学中要为提升议论的针对性作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当改造教材中的任务,增补现实信息,使写作情境接近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展开评论。学生也要留心积累当下最新出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的热点。
以质疑追问建思维结构,在五问五答中阐述观点
以202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观照被定义,成为自定义》为例:
1.现象引入
一问:对何现象持何观点?
一答:来自外界的“被定义”试图引导我们的舞步,但若过于跟随,则会失去自我;而内心的旋律则是我们“自定义”的节奏,让我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但若过于“自我”,则会自我蒙蔽。(现象)聪明的舞者当在“被定义”与“自定义”间取得平衡,观照“被定义”,成为“自定义”,舞出人生最美的风景。(观点)
2.积极意义二问:此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二答:出自自我或来自他人的定义照亮了我们的身份认同之路。肯定与鼓励的“被定义”能激励我们继续奋进,否定与质疑的“被定义”能提供参照与提醒,我们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被定义成为助力。(“被定义”之利)“自定义”是我们在人生画布上自由挥洒的权利,我们要勇于“自定义”,挑战常规,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定义”之利)
3.带来问题
三问:此现象有何弊端?
三答:定义并非总是准确无误,有时可能存在偏见或局限。“被定义”可能带来捧杀与骂杀;(“被定义”之弊)“自定义”可能带来自嗨与自卑。(“自定义”之弊)
4.本质探究四问:此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四答:“被定义”与“自定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成长。“被定义”既需要“自定义”证明,更需要“自定义”打破。真正的成长与成功并不在于被他人定义,而在于我们能够勇敢地自定义自己的道路。一步步以“自定义”的信心和表现,改变着“被定义”的内容。
5.明确态度五问:对此现象应持何态度?
五答:认真对待“被定义”和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两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是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信念作为自己选择与取舍的坐标。我们不仅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要成为能为世界增添更多色彩和活力的一分子。
日常教学中,要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作积累,就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时,要注重素材的维度,避免只积累正面人物事迹素材,却未对素材进行分类整合、思考和提炼。没有积累概念与概念之间横向对比的素材;没有积累纵向思考为何会这样、要怎样做的素材;更没有从逆向思维出发去搜集整理相反的人物事迹素材。平时注意从三种基本维度去积累素材,才能使作文的结构层次丰富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平面上数量上的堆砌。
以探究本质明思辨立场,在上位概念中提升论证层级
常有学生困惑,自己的作文每个段落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上50分呢?通常这类作文的行文重心是准确的,审题也没有问题,但是思维架构层次没有实现由分到合的进阶,过于俗套,落于二类文。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这类作文主要不是段落的问题,而是整体认知与思考不到位,没探明题目最本质的思辨立场,过多地在看似二元对立概念的表面纠缠,没有将思维层次提升到从二元概念的“上位概念”的角度,确定出准确新颖论点的“论证层级”,以至于对题目的二元概念理解不到位,举例也不能与二元概念相贴切。
如何实现论证思维上的进阶呢?2024年高考作文大多需要在看似矛盾对立的二元思辨中表明立场。表明思辨立场绝不是在貌似两难的看法中,简单地回答是或否。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的两个关键概念关系的复杂性,学会提炼看似矛盾对立概念的上位概念,分析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对立的统一中提炼出上位概念,合二为一,螺旋闭合,以这个上位概念确定思辨立场的高度,写出对立表象后的本质,提升论证思维层级,实现思维上的进阶。提炼上位概念是写作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思维能否走向深刻。准确提炼出上位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明确思辨立场,从而进一步明确文章的论点。
日常教学中要在论证中探究本质、提升思维,就要补充学习哲学思辨关系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思维建模。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学会利用思维模型,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确定有思维高度的论点才能提升论证层级。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写作训练本质上讲就是思维训练。《文心雕龙·附会》有云:“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假如文章的各种头绪失去了主宰,言辞的韵味一定紊乱;文章义理的脉络不流畅贯通,那文体就会显得枯涩。只有能够洞察其中的道理,文章的章节和文辞才会像胶水黏合木头、豆浆凝成豆腐一样自然融合。文章的局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整体问题,而整体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维问题。整体问题不解决,在局部上下大力气,最终写出来的考场作文也都是枯涩的无本之木。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不妨在以上“三思”的训练中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