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衔接性教学实践

□韩春兰

字数:1621 2024-10-13 版名:教育理论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目标,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延伸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是笔者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同步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以资探讨。
  一、理清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思路
  1.制订计划。在七年级教学计划中,将课外阅读教学列为语文课的常规活动。按照课本学习进度,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检查阅读进度,定期交流阅读体会,写读后感受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同时跟进,让学生一直在阅读中进行语文学习。
  2.推荐书籍。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围绕课本,可以以课本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每一篇课文、每一个作者为圆心,辐射到圆周内较为广泛的阅读面,深化课文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根据单元主题,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亲情”,可推荐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其次,课文作者为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也可以推荐。学习《秋天的怀念》,可推荐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学习朱自清《春》,可向学生推荐《朱自清散文集》。第三,课文节选自某部书,可以将整部书推荐给学生。如学习《再塑生命的人》,可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推荐给学生阅读。第四,为加深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可推荐相关书籍,进行拓展和延伸。学习《��论语��十二章》,可推荐于丹《��论语��心得》。
  3.同步推进。有效的读书推荐与读书计划要与检查反馈相结合,逐步推进阅读活动。
  二、多形式灵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推进阅读活动常态化。将阅读列为语文常规活动,如同每天的上新课、写作业一样。每周有固定的阅读课,学生有书可读,将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列入正常的语文课外作业中,减少其他重复的课内练习。
  2.每周召开读书推荐会(或者报告会、交流会)。读书推荐会是让每个学生推荐自己读过的认为好的书,侧重于推荐的理由及可读性。读书报告会侧重于介绍最近一两周自己读的书,以及读书时的所思所悟。读书交流会则是针对班集体推荐阅读的书目,就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思考。
  3.开展读书问卷调查。下发“读书调查表”,定期跟踪问卷结果,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阅读进度,推荐相关书籍,布置读书活动任务。对“读书调查表”进行评价,对与读书相关的优秀作品予以展览表彰。“读书调查表”可提醒学生每天坚持读书和写读书笔记,安排近期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计划表。
  4.科学安排阅读课。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提前安排好学生带来自己最近正读的书,首选集体推荐的书目。阅读课时班里每位学生都要有书可读。在班级推广午后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看的书。在班级内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每天都要读书的氛围。
  5.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读书笔记要有摘抄和心得体会,每周定期检查。在推荐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班级整体选择喜欢的推荐书目,学生撰写成篇的读后感,教师进行批阅点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对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6.积极开展晒书活动。在班级开展“读书节——晒书”活动,每周带一本健康有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在班级与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将自己的姓名与所带书名板书在小组黑板上,每周带的书尽量不重复。
  三、推荐七年级单元课文相关书目
  第一单元主题是写景诗文,课文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和《古代诗歌四首》等,可为学生推荐《骆驼祥子》。第二单元是亲情主题,课文有莫怀戚《散步》、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和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可推荐《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等。第三单元主题童年,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可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等。
  在七年级认真研究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实现语文学习从小学段到初中段的有效衔接与科学过渡,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高新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