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敬畏方能行稳致远

□杨朝清

字数:897 2024-10-09 版名:声音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条规定》,其中明确教师不得利用课堂和学生在网上“吸粉”“吸睛”。(9月23日《潇湘晨报》)

  当下,短视频和直播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极少数教师利用课堂和学生在网上“吸粉”“吸睛”,虽然成功地收割了流量,但却引发了公众的批评质疑。行有行规,“不得利用课堂和学生吸睛”说到底就是通过给教师戴上“紧箍咒”,让教书育人的教师回归角色本位。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承载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需要严格自律自制;极少数教师的失范行为,理应得到规训与惩罚。无规矩不成方圆,利用课堂和学生在网上“吸粉”“吸睛”说到底是公私混淆、角色失范。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在私人空间业余时间玩玩短视频和直播并没有问题。一旦逾越边界,一旦个人的兴趣和偏好百无禁忌、恣意放纵,就会突破底线,上演滑稽、荒诞的“利用课堂和学生吸睛”。
  “利用课堂和学生吸睛”根源于对教书育人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对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认同与情感,没有将课堂和学生当一回事。虽然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少数老师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关注,但“利用课堂和学生吸睛”却有损教师的职业形象与社会声誉。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的背景下,老师接触短视频和直播理所当然,却不能舍本逐末,遗忘教书育人的初衷。热衷短视频和直播建构的名利场,身在课堂心在网络、为人师表却急功近利,“利用课堂和学生吸睛”难免会让人担心这些教师是否会在教书育人上用心用情用力。
  师生关系既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考题。有研究表明,良师益友型关系被师生视为最理想的“导学关系”类型,它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双主体”关系。只要认同并遵循相应的制度规范,只要把握好禁忌与界限,教师与学生同样可以成为良师益友。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应该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把握好师生关系。
  总之,教师需保持对教书育人的尊重和敬畏,只要有课堂和学生存在,教师们就应该在心中建立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只有心有所戒,才会行之有界、行有所止,进而才能在立德树人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