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杜鹃花红缅英烈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阅读之旅
字数:1644
2024-10-09
版名:悦读
□刘 薇
千米罗霄山脉,云雾缭绕,孕育出革命的星星之火;十里杜鹃长廊,花红如血,凝结着先辈的爱国情。作为革命圣地,我国革命第一山——井冈山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革命遗址、传承爱国情怀。
去年四月,在杜鹃花绽放的季节,我也来到了井冈山,想寻的不是似白练悬空的龙潭瀑布,亦不是杳无人迹的五指峰,而是重山之间的盆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茨坪。只因我曾读过江子所写的《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作者将视线聚焦于历史中的小人物,既写了恢弘的革命潮流、博大的家国情怀,又刻画了生动的历史人物、真挚的个人情感。站在绿荫如盖,游人如织的茨坪,书中的文字仿佛穿过了斑驳的光阴,凝成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鱼书雁信,博物馆内,叹狼烟下的儿女情长。
坐落于茨坪红军南路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白墙红顶,高大庄严,中间的石碑上刻着朱德的手书,与后面连绵的青山遥相呼应。走进博物馆,尘封的历史往事便浮现在眼前。
在二楼的展架上,摆放着一张泛黄的信纸,空无一字,静静地等待人们解读,这就是书中第二章写到的“无字家书”,它的主人是出生在湖南的陈毅安。他十几岁便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中,自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参加秋收起义,驻守井冈山……25岁在激战中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毛主席核批为革命烈士。
而这本书却展示出了这位革命烈士的另一面。在书中作者摘录了陈毅安和妻子李志强的书信,里面有陈毅安的革命抱负,“所以我就毅然决然,把我所学的革命技能,不顾一切,切实地工作起来,不达到我的目的地——烈士墓不止”;亦有对恋人的思念牵挂,“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到青春年少的乐趣,生离死别的悲哀”。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恋人,所以即使在战争中也不间断通信,但他又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和革命,所以在近十年间只与恋人相聚三次。两人曾经约定,如果陈毅安不幸牺牲,便托战友给李志强寄一封无字信。新婚一年后李志强收到前线的来信,却没想到这次的家书带来的不是丈夫的消息,而是一生的遗憾……
再看眼前泛黄空白的信纸,却发现里面写满了书中的文字、历史中的故事,写满了战争中两人命运的不幸、李志强的坚守和陈毅安的伟大。
青松翠柏,雕塑园中,忆红军中的“关云长”。
从革命博物馆向北走不远就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松柏峥嵘,庄严肃穆。前来缅怀的人们步履缓慢,神色庄重,越过层层台阶,追忆先烈的爱国精神。
而在它左侧的高山之巅,坐落着刚刚建成的井冈山雕塑园。这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青松翠柏之中,耸立着19位革命先辈的雕像。目视远方的王尔琢,静坐深思的蔡协民,负手站立的伍若兰,手持斗笠的贺子珍……他们似乎在感受着新中国的活力和富强。
张子清的雕像前,有不少游人驻足。他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湖南讲武堂毕业后,投身北伐,而后放弃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参加秋收起义,在草埔湾追击敌寇时脚踝中弹,伤重不治于1930年逝世。
书的第三章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了更多张子清的故事,他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革命先烈,而是真实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书中写道:“当时医院条件非常简陋,不要说没有消毒的西药,就连做手术的麻药也没有。可为了能上前线,我要医生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切开我的脚板。”几次手术为他赢得了“关云长”的美誉,可并没有找到身体中的弹头,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红军战士为他送来了在根据地尤为珍贵的盐,“我的舌尖,多么想尝尝这久违的让人馋涎欲滴的咸味呀。 我的伤口,多么想享受一次痛快淋漓的清洗呀”。可责任和无畏让他在医院断盐时献出了这一包盐,挽救了更多人。
眼前的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负手而立,目光坚毅;书中的他无私无畏,为了让中国站立,抱着决心,死而无憾。
这次井冈山之旅,是读《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的探源之旅,是瞻仰革命英烈的朝圣之旅,亦是传承爱国情怀的丰盈心灵之旅。我望着夕阳西下,在四月盛开的杜鹃花,再次回忆起那句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的,只要不忘先烈志向,传承英雄精神,山就不再高,路就不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