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打开学生心中的“天窗”

——《天窗》一课教学思考

字数:1436 2024-10-06 版名:知行
   □李 根
  《天窗》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本课是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描写的是乡下孩子透过屋顶上小小的天窗观察到的情景和他们丰富的想象。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成了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童时代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教学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以读代讲,
  真正将读落实在文本之中

  新学期的第二天,我参加了市里一至三年级的教研活动,听了六节课,都是以读代讲。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课丝毫不亚于老师们一贯精雕细琢的赏析课。这让我对教学产生了深深的思考,虽然那六节课都是一至三年级的内容,但是谁说其他年级不能借鉴这样的形式?说做就做,借着执教组内公开课的机会,我开始尝试用这种形式的设计来试试水。整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就是一个字“读”。首先以教师范读引出整节课的学习,然后以随文识字和理解词语为抓手指导学生逐段读课文,其间融入了“开火车读”、男生女生对读、个别再读、齐读等,引导学生边读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这一轮读下来,学生基本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情感上都有了较深的体悟,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夯实了基础。紧接着,我又设计了精读课文第4、5自然段的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依然是在读的引领下进行的。学生边读边思考,思考交流后再读,不断将课文内容和情感加以深化。
  读练结合,
  以练推动读不断走向深入

  要想读得深远,在整节课的设计上就不能止步于读,练还得同步跟上。所以,本课教学,在读之余,我精心设计了“仿说”的训练任务,即“学习了第4、5自然段,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第5自然段来说一说”。因为是第一课时,练的难度要充分体现学情,不能拔高,所以我给学生提供了支架。
  首先,我提供了“冬天雪花纷飞的时候,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你想象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这个支架,让学生将课文中“夏天阵雨来了时”换成“冬天雪花纷飞时”的情境,便于学生开口。
  然后,又提供了“ 的时候,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你想象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这个支架,让学生跳出既有的季节束缚,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前面“仿说”的基础上尝试自主说。
  最后,在课后作业中,我还将这个“仿说”的训练任务转化成了“仿写”,不断提高要求,让学生从读到练再到写,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逐步深入。
   融入习题,
  将习题转化为教学资源

  课后习题是对整篇课文的凝练与深化,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关键抓手。教学时,我时刻以此为资源。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我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就带着解决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课后第二题“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和第三题“‘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我在精读教学部分就是以此为主问题展开设计的。在这两个问题的螺旋交织下,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断从表层进入到深层,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所以,课后习题是课文教学的宝贵资源,用好这个资源,会让教学事半功倍。
  总体来看,按照以读代讲、读练结合、融入习题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这节课从整体实施到最后效果还是不错的。以读为驱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更好地展现自我,用读打开学生心中的“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