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 放飞 呵护
——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字数:1465
2024-09-29
版名:知行
□陈华忠
学生需要自由,需要想象的空间,需要放飞的空间,需要自由发展的个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心底爱上数学课。
引导——更是点燃
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6个这样的房间,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个旅游团可能有多少人,并进行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1:有24人,因为6×4=24(人)。
生2:“我想,房间为什么一定要住满?这个旅游团可能是21人,可能是22人,可能是23人,也可能是24人。”
生3:题目是说每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人,也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3个人,这样就是3×6=18(人)。
生4:还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2人,这个旅游团可能是12人。
……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学生便在“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个人”这个条件上出现了许多想象,猜测到多种可能的情况。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激活课堂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传授——更是放飞
如一位教师执教“两步计算问题”时,教师先创设情境:新华书店最近隆重推出小学生必读的《故事大王新编》,可是该书数量有限,不少小朋友前往购买时,书已全部售完。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展开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出示教学情境如下:没有买到《故事大王新编》的小明,到同学那里借来看,这本书共有500页,要求在10天时间内归还。结果,小明前3天看了120页,照这样计算,他能如期归还吗?如果不能,你认为该怎么办?
生1:如果我是小明,就和同学商量,推迟归还。
不少学生反驳:这位同学自己急着要看,不同意延迟,该怎么办?
生2:我可以挑选最精彩的章节看,时间一到就归还。
有学生反驳:这本书每一章节都非常精彩,该怎么办?
生3:10天时间到了先归还,因为做人要守信用,以后再向同学借来看。
师:如果不跟借书的人商量,从你自身的因素来考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4:后面几天可以看得快一点。
一名学生赞成: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么后面几天又该看多快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但是没有统一结论)
生5:我认为前面3天看得太慢。
师:那么,你认为前面3天应该看多少页,才能保证按期归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得越来越热闹了)
生6:如果前3天看150页,照这样计算,这本500页的故事书,就刚好在10天内看完。
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点出问题的特征,没有暗示学生解题的方法,也没有刻意牵着学生转化问题的结构。而是利用学生提出“后面几天可以看得快一点”这一点,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了共鸣,使学生进入了有效的学习状态。这样开放的教学内容,生成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焕发出课堂活力。
理解——更是呵护
我们教师常把“竭尽所能地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指点”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成天干巴巴的说教与严格要求,有时会适得其反。如若我们尝试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痛苦和烦恼,多些呵护,会比说教更具有教育性。
生命需要呵护,呵护孕育着创造。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口袋,不是考取分数的工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更需要理解与信任、宽容与呵护。教师只有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教师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从心灵呵护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有效,课堂教学才能精彩纷呈。
学生需要自由,需要想象的空间,需要放飞的空间,需要自由发展的个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心底爱上数学课。
引导——更是点燃
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6个这样的房间,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个旅游团可能有多少人,并进行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1:有24人,因为6×4=24(人)。
生2:“我想,房间为什么一定要住满?这个旅游团可能是21人,可能是22人,可能是23人,也可能是24人。”
生3:题目是说每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人,也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3个人,这样就是3×6=18(人)。
生4:还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2人,这个旅游团可能是12人。
……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学生便在“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4个人”这个条件上出现了许多想象,猜测到多种可能的情况。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激活课堂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传授——更是放飞
如一位教师执教“两步计算问题”时,教师先创设情境:新华书店最近隆重推出小学生必读的《故事大王新编》,可是该书数量有限,不少小朋友前往购买时,书已全部售完。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展开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出示教学情境如下:没有买到《故事大王新编》的小明,到同学那里借来看,这本书共有500页,要求在10天时间内归还。结果,小明前3天看了120页,照这样计算,他能如期归还吗?如果不能,你认为该怎么办?
生1:如果我是小明,就和同学商量,推迟归还。
不少学生反驳:这位同学自己急着要看,不同意延迟,该怎么办?
生2:我可以挑选最精彩的章节看,时间一到就归还。
有学生反驳:这本书每一章节都非常精彩,该怎么办?
生3:10天时间到了先归还,因为做人要守信用,以后再向同学借来看。
师:如果不跟借书的人商量,从你自身的因素来考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4:后面几天可以看得快一点。
一名学生赞成: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么后面几天又该看多快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但是没有统一结论)
生5:我认为前面3天看得太慢。
师:那么,你认为前面3天应该看多少页,才能保证按期归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得越来越热闹了)
生6:如果前3天看150页,照这样计算,这本500页的故事书,就刚好在10天内看完。
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点出问题的特征,没有暗示学生解题的方法,也没有刻意牵着学生转化问题的结构。而是利用学生提出“后面几天可以看得快一点”这一点,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了共鸣,使学生进入了有效的学习状态。这样开放的教学内容,生成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焕发出课堂活力。
理解——更是呵护
我们教师常把“竭尽所能地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指点”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成天干巴巴的说教与严格要求,有时会适得其反。如若我们尝试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痛苦和烦恼,多些呵护,会比说教更具有教育性。
生命需要呵护,呵护孕育着创造。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口袋,不是考取分数的工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更需要理解与信任、宽容与呵护。教师只有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教师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从心灵呵护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有效,课堂教学才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