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

□龚汉平

字数:1599 2024-09-29 版名:教育理论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借助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其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在积累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和思想,逐步掌握阅读技巧。为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从语文深度学习视角出发,针对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借助趣味情境,优化课前导入
  深度学习的前提是自觉参与,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容易使其丧失学习热情,基于此,在阅读之前可以先借助情境进行课前导入,在热烈活跃气氛的包围下,学生自然兴致勃勃,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以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短篇作品,由于童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会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内容妙趣横生、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形象生动的特征,普遍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借助相应的动画短片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等学生观看完毕,可以让他们试着概括和总结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以及各个人物具有什么特征等。通过出示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图片,顺利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交流和互动中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力,促使学生沉浸在想象和表达的世界里,不断举手回答问题,尽情地展示自己,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之后,便可以推进教学方案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建问题情境,加强语言建构
  深度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开发并整合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引领深度阅读和学习,同时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进度,按照具体流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方案的有序推进。小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摆脱以往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整合为不同的文本材料,提供语言文字片段和相应的问题,一起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以五年级下册教材《军神》一课为例,作者通过对手术台场景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了一位具有惊人魄力和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使“军神”身上坚强勇敢的优秀品质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透过文字展现在读者眼前,考虑到小学生语言知识和语感不强,可以挑选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写作方式、修辞等进行详细地分析。如在阅读“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句话时,便可以抛出相应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主人公抓床单?”,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进而动脑思考,解读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即反映刘伯承严重的伤势,为接下来展现其坚定意志作铺垫。
   三、转变阅读方式,提升思维能力
  以往的语文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长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深度学习本质上是通过解决问题逐级提高自身素养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由当前的被动学习转换为内驱力驱动的学习,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光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和反思。以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少年闰土》的作者鲁迅以第一人称介绍了“我”与闰土共同经历的一些美好回忆,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少年形象,向读者展现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在梳理教材之后,不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自行构建语言情境,而在学生表演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质疑:作者为何接连询问闰土“管贼吗?”“它不咬人吗?”,这样学生便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内心包括“我”的好奇和向往,进而更能理解作者的目的是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会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很容易深入理解和感知文章。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