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李晓蕾
字数:1563
2024-09-29
版名:教育理论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尤为重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挑战
课程内容方面,虽然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多次修订,力求与时俱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一些法律案例、道德议题未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有一席之地,没有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不值得学习的,很没有意思。长此以往,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另外,科技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诱导。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还要延伸到他们的网络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法治观。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二、提升法治素养的策略
(一)学校的法治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将法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标语,定期举办法治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法治的存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法治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与支持体系。针对法治教育这一“难题”,定期组织法治教育培训班,邀请法律专家和资深教师授课,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法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以提升他们的法治教育能力。搭建教师专业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等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案例,比如优秀的教案、课件、法律案例等,便于教师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通过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一致性。这种交流不仅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二)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
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是关键。教师要分析学情,深挖教材,优化整合,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案例和道德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真实的法律场景,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同时,组织辩论赛、情景剧表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和感悟,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过程,亲身体验法律的庄严和公正,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检验真理。开展研学活动,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感受法律的实施过程。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发法治热情。课后,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分层布置,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法治素养、道德表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法治教育的新动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长庆八中)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挑战
课程内容方面,虽然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多次修订,力求与时俱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一些法律案例、道德议题未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有一席之地,没有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不值得学习的,很没有意思。长此以往,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另外,科技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诱导。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还要延伸到他们的网络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法治观。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二、提升法治素养的策略
(一)学校的法治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将法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标语,定期举办法治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法治的存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法治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与支持体系。针对法治教育这一“难题”,定期组织法治教育培训班,邀请法律专家和资深教师授课,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法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以提升他们的法治教育能力。搭建教师专业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等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案例,比如优秀的教案、课件、法律案例等,便于教师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通过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一致性。这种交流不仅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二)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
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是关键。教师要分析学情,深挖教材,优化整合,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案例和道德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真实的法律场景,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同时,组织辩论赛、情景剧表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和感悟,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过程,亲身体验法律的庄严和公正,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检验真理。开展研学活动,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感受法律的实施过程。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发法治热情。课后,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分层布置,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法治素养、道德表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法治教育的新动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长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