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校服”中的教育要素
□吴维煊
字数:902
2024-09-25
版名:声音
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学校服都以宽松肥大的运动装式为主,这种校服不仅无设计、无美感,质量也难以让人满意。活泼好动的少年儿童整日被包裹在宽松肥大的运动装里,不仅遮蔽了少年的美,也影响了他们优雅姿态的养成。穿一身美观的校服,成为很多学生及家长的共同期盼。但是,能让学生及家长深度参与校服的设计及使用的学校还不是很多,能从区域层面规范校服管理的省市也不是很多。
日前,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四个亮点:一是将原来的全体学生统一购买变为学生自愿购买;二是建立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校服成了可以循环使用的服饰;三是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校服,对革命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采取多种措施无偿提供校服;四是充分保障学生和家长对校服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从这四个亮点可以看出,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绝不仅仅是对学生及家长权益的保障,还是教育温度的释放,将校服中的教育要素挖掘了出来。
校服是陪伴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装备,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每个人在校期间的美好记忆,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校服是育人的载体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先要把校服的设计加工、定价、选购等工作做好。仅把这些工作做好还不够,还要在校服使用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校服穿出文化的力量。学生们穿着舒适、合体、美观、有学校文化内涵的校服,学校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尊重校服、精心护理校服的意识,以校服为载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教育要素的校服,不仅具有文化要素,也有育人功能。要培养学生视校服为一种身份认同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校服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校服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身穿校服的学生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本人,也代表学校,所以他的一切行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
校服不仅是服饰、是物质,也是精神、是文化。学生不仅需要一套校服,而且还需要有个性、有品位的校服。总之,学校要加强对校服设计的研究,对校服使用的探讨,从文化角度挖掘校服的价值,让校服成为学校的品牌,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
日前,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四个亮点:一是将原来的全体学生统一购买变为学生自愿购买;二是建立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校服成了可以循环使用的服饰;三是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校服,对革命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采取多种措施无偿提供校服;四是充分保障学生和家长对校服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从这四个亮点可以看出,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绝不仅仅是对学生及家长权益的保障,还是教育温度的释放,将校服中的教育要素挖掘了出来。
校服是陪伴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装备,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每个人在校期间的美好记忆,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校服是育人的载体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先要把校服的设计加工、定价、选购等工作做好。仅把这些工作做好还不够,还要在校服使用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校服穿出文化的力量。学生们穿着舒适、合体、美观、有学校文化内涵的校服,学校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尊重校服、精心护理校服的意识,以校服为载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教育要素的校服,不仅具有文化要素,也有育人功能。要培养学生视校服为一种身份认同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校服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校服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身穿校服的学生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本人,也代表学校,所以他的一切行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
校服不仅是服饰、是物质,也是精神、是文化。学生不仅需要一套校服,而且还需要有个性、有品位的校服。总之,学校要加强对校服设计的研究,对校服使用的探讨,从文化角度挖掘校服的价值,让校服成为学校的品牌,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