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坚守美丽绽放
□田 玲
字数:1929
2024-09-25
版名:成长
1994—2024年,一晃,扎根在这片土地,已经整整31年了。今年九月十日,是第40个教师节,也是我从教的第31个教师节。最值得自豪的是我依然保持对职业的热爱。
坚守诠释热爱
刚毕业那会儿,小镇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任教的小学距离镇上又有五六公里。
三年级,包班,包揽所有学科的教学,一周五天半,既担任班主任,还兼任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轻真好,有的是精气神。那时没有课后服务,我主动征得家长同意,为学习跟不上的孩子义务指导学习;让那些家长忙碌,放学回家无人看管的孩子在学校写作业;教他们说普通话,给他们讲生活常识,带他们做益智游戏。如今,他们的孩子,以做我的学生为荣;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我的同行。原来,乐教爱生,仁爱之心是可以传承的。
在小学任教的六年里,教学相长,勤学笃行,自学提升学历,取得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后,陕西省宝鸡市马营镇初中缺老师,我便踏上初中语文的教学历程。
从头开始,当班主任,尝试多媒体教学,求是创新,自修本科,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成为全校第一个市级教学新秀。
这一片土地成为高新区后,经过考核选拔,我成为第一所公办初中的第一批教师。为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我和同事们在课改前沿探索不止。小组合作、口语交际、快乐作文……基于语言文字运用提升的语文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2011年的赛教是我教学生涯的转折点,我有幸成为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中的第一批教学能手,第一次去省外研修,遇见偶像于漪老师,我的专业成长步入快车道。
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我奋斗的坚实足迹。外地多所学校屡伸橄榄枝,以优厚条件邀请我前往,说不心动是假的。可我自问:谁培养了我?初衷是什么?自己究竟想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心静则智慧生,一棵树,只有努力向下扎根,才能枝繁叶茂。我想用坚守诠释热爱的内涵。现在,我最喜欢的事情,依然是躬耕讲台,以文化人,启智润心,30多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担当见证有为
作为党员,在组织需要时,我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先。行政上做好服务,教学上绝不放松。
需要和八鱼镇初中开展轮岗交流,我主动请缨,带队赴农村初中进行教学交流。用文字记录了帮扶的点点滴滴,留下温暖的回忆。
作为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我曾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兼任备课组长,还给两个素质拓展班兼课,指导教师开展语文复习,有效创新了复课形式,实现了减负提质,深受师生好评,成为复课蓝本。
2022年,接市局通知,5月22—31日,参加“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送教暨项目调研活动,而此时,距离女儿高考仅剩16天。赢得了爱人和女儿的支持,我毅然踏上了去西藏阿里的援教征程,成为通知最晚,承担任务最多的那一个。从阿里回来后,我继续帮扶阿里的老师,给予平台,帮助成长。我自豪地想,民族团结石榴红里,也有我的一抹色彩。
勤奋成就发展
万步行,千字文,是我的标签。每天在校园巡查,不少于一万步;在文字的半亩方塘潋滟,写文章不少于一千字。行为世范,我的坚持和热爱,给予了许多人前行的力量。可以说,勤奋是我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1年陕西省教学能手,2014年宝鸡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018年宝鸡市名师,2024年陕西省教学名师,两三年上一个台阶,我用十三年的勤奋,走完了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坚守语文课堂,语促思维启智,文润心灵立德;坚持教学即研究,记录课堂案例,出版了教学专著《灵动语文公开课》,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教学追求凝练成“灵动语文”教学思想,并外化为个人的专业成长。
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初中组一等奖;成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基础教育名师,并通过层层遴选,跻身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之列。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想,心静则事简,当勤学笃行成为一种常态,当求是创新成为躬耕态度,必将成就个人的专业发展。
引领带动成长
实践创新,示范引领,在扶植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方面,我不遗余力。从学带工作坊到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半径在不断延伸,带动更多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我开辟了微信公众号“田玲语文名师工作室”和简书号“灵动语文”这两个师生阵地,不仅自己写,而且带动工作室成员和学生一起写作。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简书号根据学生作品情况随机推送。践行教育家精神,启智润心,以文化人。
名师培养历程结束了,可我的名师工作室团队要继续前行,而且要持续发挥作用。我们送教送培的足迹不仅实现了陕西省地市的全覆盖,而且将陕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广至北京、重庆、山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工作室建设的六大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应北京市房山区邀请作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跨区域专题交流。
从争做“四有”好老师到践行教育家精神,笃行不怠,我和我的成员,一直在路上。
坚守诠释热爱
刚毕业那会儿,小镇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任教的小学距离镇上又有五六公里。
三年级,包班,包揽所有学科的教学,一周五天半,既担任班主任,还兼任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轻真好,有的是精气神。那时没有课后服务,我主动征得家长同意,为学习跟不上的孩子义务指导学习;让那些家长忙碌,放学回家无人看管的孩子在学校写作业;教他们说普通话,给他们讲生活常识,带他们做益智游戏。如今,他们的孩子,以做我的学生为荣;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我的同行。原来,乐教爱生,仁爱之心是可以传承的。
在小学任教的六年里,教学相长,勤学笃行,自学提升学历,取得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后,陕西省宝鸡市马营镇初中缺老师,我便踏上初中语文的教学历程。
从头开始,当班主任,尝试多媒体教学,求是创新,自修本科,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成为全校第一个市级教学新秀。
这一片土地成为高新区后,经过考核选拔,我成为第一所公办初中的第一批教师。为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我和同事们在课改前沿探索不止。小组合作、口语交际、快乐作文……基于语言文字运用提升的语文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2011年的赛教是我教学生涯的转折点,我有幸成为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中的第一批教学能手,第一次去省外研修,遇见偶像于漪老师,我的专业成长步入快车道。
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我奋斗的坚实足迹。外地多所学校屡伸橄榄枝,以优厚条件邀请我前往,说不心动是假的。可我自问:谁培养了我?初衷是什么?自己究竟想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心静则智慧生,一棵树,只有努力向下扎根,才能枝繁叶茂。我想用坚守诠释热爱的内涵。现在,我最喜欢的事情,依然是躬耕讲台,以文化人,启智润心,30多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担当见证有为
作为党员,在组织需要时,我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先。行政上做好服务,教学上绝不放松。
需要和八鱼镇初中开展轮岗交流,我主动请缨,带队赴农村初中进行教学交流。用文字记录了帮扶的点点滴滴,留下温暖的回忆。
作为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我曾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兼任备课组长,还给两个素质拓展班兼课,指导教师开展语文复习,有效创新了复课形式,实现了减负提质,深受师生好评,成为复课蓝本。
2022年,接市局通知,5月22—31日,参加“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送教暨项目调研活动,而此时,距离女儿高考仅剩16天。赢得了爱人和女儿的支持,我毅然踏上了去西藏阿里的援教征程,成为通知最晚,承担任务最多的那一个。从阿里回来后,我继续帮扶阿里的老师,给予平台,帮助成长。我自豪地想,民族团结石榴红里,也有我的一抹色彩。
勤奋成就发展
万步行,千字文,是我的标签。每天在校园巡查,不少于一万步;在文字的半亩方塘潋滟,写文章不少于一千字。行为世范,我的坚持和热爱,给予了许多人前行的力量。可以说,勤奋是我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1年陕西省教学能手,2014年宝鸡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018年宝鸡市名师,2024年陕西省教学名师,两三年上一个台阶,我用十三年的勤奋,走完了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坚守语文课堂,语促思维启智,文润心灵立德;坚持教学即研究,记录课堂案例,出版了教学专著《灵动语文公开课》,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教学追求凝练成“灵动语文”教学思想,并外化为个人的专业成长。
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初中组一等奖;成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基础教育名师,并通过层层遴选,跻身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之列。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想,心静则事简,当勤学笃行成为一种常态,当求是创新成为躬耕态度,必将成就个人的专业发展。
引领带动成长
实践创新,示范引领,在扶植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方面,我不遗余力。从学带工作坊到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半径在不断延伸,带动更多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我开辟了微信公众号“田玲语文名师工作室”和简书号“灵动语文”这两个师生阵地,不仅自己写,而且带动工作室成员和学生一起写作。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简书号根据学生作品情况随机推送。践行教育家精神,启智润心,以文化人。
名师培养历程结束了,可我的名师工作室团队要继续前行,而且要持续发挥作用。我们送教送培的足迹不仅实现了陕西省地市的全覆盖,而且将陕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广至北京、重庆、山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工作室建设的六大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应北京市房山区邀请作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跨区域专题交流。
从争做“四有”好老师到践行教育家精神,笃行不怠,我和我的成员,一直在路上。